欢迎 Guest!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文心雕龙·宗经》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随园诗话·卷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明贤集·七言集》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菜根谭·概论》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随园诗话·卷十六》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增广贤文·上集》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上集》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传·东方朔传》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围炉夜话·第七八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五回》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上集》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菜根谭·概论》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鬼谷子·持枢》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增广贤文·上集》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菜根谭·概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概论》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外篇·田子方》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警世通言·卷四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小窗幽记·集醒篇》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封神演义·第五回》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史记·苏秦列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小窗幽记·集醒篇》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上集》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子·喻老》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六韬·龙韬·立将》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增广贤文·上集》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世说新语·惑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幼学琼林·卷四·花木》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菜根谭·概论》 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警世通言·卷二十》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八》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文心雕龙·征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但知江湖者,都是薄命人。——《增广贤文·下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醒世恒言·卷三十二》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道其不行矣夫!——《礼记·中庸》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水浒传·第二回》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补遗 卷三》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君书·更法》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象传上·乾》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一回》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商君列传》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武韬·发启》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增广贤文·上集》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三十六计·围魏救赵》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增广贤文·上集》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鬼谷子·谋篇》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菜根谭·概论》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菜根谭·概论》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文子·卷六·上德》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醒世恒言·卷一》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警世通言·卷十八》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菜根谭·概论》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增广贤文·下集》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外篇·至乐》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 修身》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增广贤文·上集》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集醒篇》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上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林训》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增广贤文·上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淡薄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菜根谭·概论》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篇》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德经·第五十六章》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内篇·逍遥游》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警世通言·卷四》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三国演义·第九回》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道经·第九章》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后汉书·列传·酷吏列传》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史记·滑稽列传》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隋书·列传·卷十一》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增广贤文·上集》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六韬·文韬·守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菜根谭·概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礼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增广贤文·上集》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警世通言·卷十七》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围炉夜话·第八九则》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广贤文·上集》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红楼梦·第三回》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小窗幽记·集醒篇》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荧,而耀采于夏月。——《菜根谭·概论》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小窗幽记·集醒篇》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璧·学问类》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淮南子·主术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周书·旅獒》 人情若比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醒世恒言·卷一》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世说新语·赏誉》 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德经·第六十七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篇》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醒世恒言·卷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第一章》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尚书·商书·太甲下》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全文》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菜根谭·概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明史·列传·卷三十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下卷》 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迷则不能至于其所欲至矣。——《韩非子·解老》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子·观行》 彩云易散,皓月难圆。——《警世通言·卷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 前虑不定,後有大患,将柰之何?——《史记·苏秦列传》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醒世恒言·卷十》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格言联璧·存养类》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列子·杨朱》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说苑·敬慎》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警世通言·卷十七》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鬼谷子·反应》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史记·货殖列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围炉夜话·第十四则》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菜根谭·概论》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墨子·01章 亲士》 开到荼蘼花事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菜根谭·概论》 当场不论,过后枉然。——《增广贤文·下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逸周书·卷九·芮良夫解》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围炉夜话·第十六则》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广贤文·上集》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四十九》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易传·象传上·谦》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世说新语·言语》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更法》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围炉夜话·第一一九则》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菜根谭·概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醒世恒言·卷三》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中庸·第三十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道经·第十章》 闹里挣钱,静处安身。——《增广贤文·上集》 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增广贤文·下集》 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六韬·文韬·文师》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篇》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人生一世,草长一春。——《增广贤文·上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淮南子·说林训》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格言联璧·接物类》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和其光,同其尘。——《老子·道经·第四章》 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格言联璧·接物类》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增广贤文·上集》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第三十章》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小窗幽记·集醒篇》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醒世恒言·卷十七》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虞书·大禹谟》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众人成聚,圣人不犯。——《说苑·杂言》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尚书·虞书·皋陶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上集》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增广贤文·上集》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顾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犹豫,後必有悔。——《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阴符经·上篇》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警世通言·卷四》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荀子·非十二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增广贤文·上集》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象传上·坤》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商君书·更法》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小窗幽记·集醒篇》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围炉夜话·第十四则》 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之明。——《太平御览·火部·卷三》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格言联璧·持躬类》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呻吟语·卷一·礼集·存心》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菜根谭·概论》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经·第七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篇》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增广贤文·下集》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列子·杨朱》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卷三》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格言联璧·持躬类》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围炉夜话·第二五则》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周语·王孙满观秦师》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小窗幽记·集醒篇》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红楼梦·第五回》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第二回》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千金方·伤寒方上·伤寒例第一》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镜花缘·第一回》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增广贤文·下集》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增广贤文·上集》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小窗幽记·集醒篇》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格言联璧·存养类》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小窗幽记·集景篇》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以我之镇静,御彼之猖狂——《元史·列传·卷五十五》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上集》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增广贤文·上集》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菜根谭·概论》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增广贤文·上集》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管子·心术下》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杂篇·盗跖》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千字文·全文》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格言联璧·学问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格言联璧·惠吉类》 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列子·说符》 名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彰。——《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训》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抱朴子·外篇·安贫》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世说新语·容止》 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小窗幽记·集灵篇》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格言联璧·持躬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二章》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昭公·昭公四年》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18章 非攻(中)》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列传·卷八十六》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捭阖》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中山·犀首立五王》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将苑·卷一·腹心》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第一出·标目》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抱朴子·外篇·博喻》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小窗幽记·集灵篇》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醒世恒言·卷三十二》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菜根谭·概论》 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醒世恒言·卷三》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豪杰之心。——《小窗幽记·集醒篇》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聘义》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韩非子·解老》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红楼梦·第一回》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荀子·修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史记·五帝本纪》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第十四章》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幼学琼林·卷一·岁时》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文心雕龙·养气》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上集》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类》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红楼梦·第三回》 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列子·力命》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红楼梦·第五回》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全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围炉夜话·第十则》 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列子·仲尼》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红楼梦·第五回》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第一章》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列传·班梁列传》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列传·卷四十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围炉夜话·第一三O则》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商君书·更法》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三略·上略》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杂篇·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