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Guest!

AI国学 - 海量资源,智能在线朗读,精准选读 / 定时播放 / 自定义文字转语音

易部

《紫微中至》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1]前,太上大道玉宸君[2],闲居蕊珠[3]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4],是为黄庭[5]曰内篇。
            [1]上清:三清之境,有太清、上清、玉清,是一切大圣之居所。紫霞:即紫气。虚皇:元始虚无之神的本号。[2]玉宸君:《道藏·云芨七签》宸作晨,太上大道君之号。[3]蕊珠:道藏心宝,故称蕊珠。道君之宫名。[4]散化五形:即施化五行五体。变万神:变通天地人三才之神明。[5]黄庭:黄者二仪之正色,庭者四方之中庭;近取诸身则脾为主,远取诸象而会天理。

            上清为元神,紫气为纯真,太上作圣主,御德玉寰君。其主藏至深,不离性和命,人仙本一体,蕊珠中有君(作者心中)。作此七言赋,以阐人神根,三清化五气,五气推五行。五行生生化,人体由此生,百节皆有神,粒粒细胞真。演化无限数,黄庭内景成。由景成文字,劝君莫认真。

            琴心三叠舞胎仙[1],九气英明出霄间[2],神盖童子生紫烟[3],是曰玉书可精研。

            [1]琴:和气之声。务成子注:琴,和也。诵之可以和六腑,宁心神,使得神仙。心:神明之舍。三,即三丹田。胎仙:如婴儿之处胎,有气而无息之意。[2]九气:三田之中各有三元之气,合而为九。英明出霄间:即照耀在人身至高之处。[3]神盖:即眉,所谓眉号华盖覆明珠是也。紫烟:目之精华。

            人若琴,气和则声谐,气乱则音烦。人有三丹田,尤琴有五韵。都是因为鼓之不同位,成为谐和音。人之修炼成果,如同乐琴之别,终有声音可出,绝无废人之忧。然而操琴者却是雅、韵成败之关键。在天有九重,其气谐于心则成胎;在地有九层,其气谐于意则成仙。天门开则见九霄,地门启则生神童。精研之处非书可作玉,而是玉体修来再作书,相去甚远,无为能至,来之甚易,有作失真。

            咏之万遍升三天[1],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2],亦以却老年永延。

            [1]三天:即太清、上清、玉清三清之境。[2]不惮:不畏惧。

            精诚所至,金石自开。真经内藏浊,咏透万遍志气自能专一,心神中伴魔,书念千遭神存因为无心。

            三清之境不难上达,只须协调身口意。如果谁真能将先圣的经典时常执颂,不绝于口,其本身也是一种调神聚气的良方。谁如果心性行合一,哪怕是随缘一句话持颂数遍,也能起到聚真去假,久念成丹的作用。当然,外缘的科学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   


  上有魂灵[1]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2],后有密户前生门[3],出日入月呼吸存[4]。

              [1]魂:魂魄。灵:神灵。肝木藏魂,心火藏神;木火通明,魂亦附于心。魂灵即绛宫。[2]少阳:胆腑之名,属木居左。太阴:肺腑之名,属金居右。[3]密户:即肾。肾藏精,当密守之。生门:即脐。人之初成胎,胎居母腹,唯以脐以达其气。又称命门。[4]日月:人身之日月,有内外之别。人之两目光明,乃得日月之形象,谓之外日月,人为二气往来,如日月之运行,谓之内日月。呼吸:出气为呼属阳,入气为吸属阴,一呼一吸,一出一入,谓之一息。

              魂灵为虚,居之于黄庭之上,关元为实,守于真精之玄洞。少阳为腑气之脉路,在外则循于右,处内则行于左,太阴为藏气之脉露,在外循于左,处内则行于右。此理可从太极球运转形式和结构上找到答案。

              黄庭为中,其两侧的阴阳自然成对出现。后有命门主持着生命真气的出入,故为密;前有脐,视之为闭,练之能开启,故将死户变生门即此。

              从呼吸之中纳入万物的阴阳,存于黄庭之中,此即为采,世间太阳和太阴当然是最大的一对阴阳,合于调息间,则能调协天人合一的道根。

              元气所合列宿分[1],紫烟上下三素云[2]。灌溉五华植灵根[3],七液洞流冲庐间[4], 回紫抱黄[5]入丹田,幽室内明照阳门[6]。

              [1]元气:指人身之真气及天地之清气。《云芨七签》作四气,即四时灵气。列宿分:即二十八宿分布于周天。[2]紫烟:即紫色,比喻两目之精光。三素云:指三天至清之气,比喻三丹田中真元。[3]五华:五藏之精华。灵根:喻人身之命根。心为神根,肾为精根,得元气之养则灵。[4]七液:指人身五藏二气之精。庐间:《云芨七签》作胪间,即两眉之间,前额。又一说以身为气之庐,心为神之舍,庐间即身心之谓。[5]回紫:紫即紫色,喻目光。回紫即返观内照。抱黄:黄属土,为人身之中。抱黄:使意不外驰。[6]阳门:即阳宫命门。

              “元、三、五、七方至九(久),列宿本由太极分,安知仙道理何运,先在中黄植灵根。”

              元气来自于天地,合于体内则分成显隐,目之精华收内运,聚扰散漫三田真。要靠返观内视这个基本方法将精华聚集起来。

              五藏之气是灵根之恒,要先调好内五行的平衡方能炼出外五行的系统元神。五藏之气两仪推,不识阴阳莫乱为,相胜之理自相克,外采内炼紫气回。意念的调动是一个关键,向内不向外是成功的关键。   


  口为玉池太和宫[1],漱咽灵液灾不干[2],体生光华气香兰[3],却灭百邪玉炼气[4]。 审能修之登广寒[5],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6]。
              [1]玉池:口为津液生成之所,故称玉池。太和宫:口能调和五味,出纳水谷之气,故称太和宫。《云芨七签》作太和官。谓口中津液能调柔五藏,和适百节,口为百官之主。[2]灾不干:灾害不来干犯。[3]气香兰:气质如芝兰之馨香。[4]玉炼气:修炼真气,则容颜如玉。《云芨七签》作玉炼颜。[5]广寒:北方仙宫之名。[6]雷鸣:喻灵液之声音。电激:喻真气之往来。神泯泯:调神理气,魂魄恬愉,寂然不动。

              玉液还丹是金液还丹的基础,丹道中万物的成败关键就在此两者的理解和协调上。玉池之液是人身上唯一能够由主观意识调整和控制的水份。肾藏水,上行则为玉泉,其味如甘则合于心气,用意调水即是水火即济的一个必要过程,但不是决定过程。决定的方面还是信息对整个内分泌的调整和心理活动对性命变化的肯定。

              习以为常地运用玉液还丹进行有为补充,其效应既能去百邪,又能受仙佛之邀或引导大药的成功或者交待给你方法,金液还丹变化的就在其中。   


  黄庭内人服锦衣[1],紫霞飞裙云气罗[2],丹青绿条翠灵柯[3],七莛玉龠闭两扉[4],重掩金关密枢机[5]。
              [1]黄庭内人:即黄庭真人,喻金丹。服锦衣:黄庭属土,五行五色兼备,故穿服五色锦衣。[2]紫霞飞裙:紫色的裙裤。《云芨七签》作紫华。云气罗:如云气飞气扬罗布。[3]丹青绿条:色见绀赤,形如嫩枝。灵柯:即灵株,喻生气蓬勃。[4]七莛《云芨七签》作七蕤,即七窍。玉龠:喻为命门。两扉:即门户。[5]重掩金关:肺属金主气:金关喻气之门户。《云芨七签》重掩作重扇。密枢机:喻户轴之开阖固密。

              人生炼丹并不难,作功作于黄庭间。万般药材身上有,修心重德炉鼎现。真人原来是自己,不见皆因太极旋。识在流云心似水,自有内人施主权。劝君七窍慎作为,命门两靡启自然。调息为引蛟龙出,调心调在黄庭线。

              玄泉幽阙高崔嵬[1],三田之中精气微[2],娇女窈窕翳霄晖[3],重堂焕焕扬八威[4],天庭地阙列斧钤[5],灵台完固[6]永不衰。

              [1]玄泉:肾中之真液。幽阙:两肾相对如门阙,居于幽隐之处。崔嵬:高峻貌。盖肾为五藏之首,水为天一之源也。[2]三田:即三丹田。脑为上丹田,元神居之;膻中为中丹田,元气居之;脐下为下丹田,元精居之。精气微:精、气、神三品大药,皆为微妙之灵物。[3]娇女:喻舌而指心。《周易》以离为火,在人身为心;而舌为心之苗,其色正赤,其体娇柔。翳:指掩蔽。霄晖:即光辉。[4]重堂:即重楼,指咽侯。扬八威:喉咙无物不纳,焕焕然有八面之威风。《云芨七签》作明八威。[5]天庭:指额上。地阙:指腹下。列斧钤:精气固密,如列斧钤,以御百邪。《云芨七签》作盘固,周密盘固之意。

              肾气尤玄泉一般精致,修炼依于此旁则百邪能清,奇火能济,世人有不知此玄泉妙用之法者,妄用功夫于上中下三个丹田数十年而无有建树,其要就在于三田之中精本来微弱,强用意念则为后天所损。

              心中所藏之元神如娇女,不堪与识神争雄,其晖所掩,皆上善之性,重德者可退避三舍,方显先天之娇,携领中堂一线,顺行八卦运转,天地清灵无邪侵,从此灵台有主现,金丹能全。   


  中池内神服赤珠[1],丹锦云袍带虎符[2],横津三寸神所居[3],隐之翳郁[4]自相扶。
              [1]中池:指心田,也即中田,内神:心中之神灵。服赤珠:心之色赤,其形如珠。[2]丹锦云袍:谓心之外层有心包络如赤色云衣以掩蔽之。带虎符:虎符原系古代用兵传令的凭证,后道士带符则为法物,比喻具有威信。[3]横:纵横;津:要津;横津即指要路。三寸:距心田三寸处。神所居:《云芨七签》作灵所居。谓横津脐下为丹田真人赤子之所居。[4]隐之:《云芨七签》作隐芝,芝为瑞草,有五色,为和气所化。翳:即翳蔽。郁:指郁郁之和气。

              心中元神,身着赤袍,锦袋虎符,号令全身而不显,隐之于中田而无为,和气之中自能相扶相助。纵欲之时,道性之神只能利而不争。所以强制心神者无正果,善处万物者得正助,纵欲不省者,失天地之得,得己心之平衡,暂且无碍,失却长久之势也。

              所以识心元神相扶助,换来真神是一统,避退掩郁者功成。   


  天中之岳精谨修[1],灵宅既清玉帝游[2],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3],九幽日月洞虚元[4],宅中有真[5]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
              [1]天中之岳:五官列于头面,唯鼻居于中央而高起如山,故谓鼻为天中之岳。精谨修:鼻司呼吸,为元气往来之大会,烹炼丹药之要枢,宜精勤修持。[2]灵宅:喻面,以五官之神灵皆居于面,如人之有宅舍。《云芨七签》云宅。玉帝游:以天之神喻人身之神气外华于首面。[3]明珠:喻二目。覆明珠,眉居二目之上,如天之华盖星覆盖于北辰之上。[4]九幽:即九原幽暗之地,指包括会阴在内的下丹田。日月:指人身内外日月之光华。洞:洞照。虚:北方之宿名。元:指元阳大药。《云芨七签》作洞虚无。[5]宅中:喻身中。真:指真人、神灵。《云笈七签》谓心神,亦名赤子,心气赤色也。

              人之身体中,有两项自动者属阳性。一曰心跳,二曰呼吸。心跳不可逆制,唯呼吸可调控。

              所以,精于调息者,心地(灵宅)自然得以清静,常请圣者游心地,此法号之为“住心”,住之不住终虚无,圣人和我没有分,都是天地共一根,真息通畅,明珠(眼神不外露)掩映内含,体内九幽自有日月相伴,黄庭内景当生,屋中有主实在外,实虚相扶有何患?

              赤珠灵裙华倩粲[1],舌下玄膺生死岸[2],出清入[3]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1]赤珠:喻心。灵裙:谓神之服饰。华:外华。倩粲:鲜明美好意。《云芨七签》倩作茜。[2]舌下玄膺:即玄窍,在肺管之上,舌根之下。生死岸:阳尽阴生之意。[3]出清入玄: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之谓。《云芨七签》谓“阴阳吐纳,二气焕然著明”。

              元神呈像,灵光灿烂,舌下玄物,利乐有甜,取之为母,能登彼岸,清清我身,幽幽乾坤,两精依存,取之不尽,互作书史,功竟天成。

              “没有外其身,何来二气焕,未逢生死窍,往来怎循环,其要在玄传,明授,师性,心机专”。   


  至道不烦诀存真[1],泥丸[2]百节皆有神。

              [1]诀存真:即真诀。[2]泥丸:在人头上,头有九宫,泥丸居中,即囟门之内是也。

              修道本宜简,朴素功易成。至道只须记原则,莫将文伐心中澄。采事物,名实分,会意岂在较假真,生息之内皆造化,泥丸百节皆有神。

              发神苍华字太元[1],脑神精根字泥丸[2],眼神明上字英玄[3],鼻神玉陇字灵坚[4],耳神空闲字幽田[5],舌神通命字正伦[6],齿神峨峰字罗千[7]。

              [1]苍华、太元:《云芨七签》:“白与黑谓之苍,居首上,故曰太元。”[2]精根:《灵枢》:“脑为髓海。”人之精神皆上聚于脑。泥丸:《云芨七签》:“丹田之宫,黄庭之舍,洞房之主,阴阳之根,泥丸脑之象也。”[3]明上:目喻日月,在首之上。英玄:有英华幽玄之色。[4]玉陇:玉为土石之精,陇即高土。《云芨七签》作玉垄。灵坚:辨别香臭而无差误是其灵,出入呼吸而不败竭是其坚。[5]空闲:耳门空虚而闲暇善听。幽田:耳窍幽隐,为耳神所居。[6]通命:用舌恰当,动命运数。舌能司声言而咽玉液,通达性命。正伦:能分五味以辨正其偏类之谓。[7]峰:《云芨七签》作锋,牙齿坚利如剑刀锋。罗千:能摧罗万物而食之。

              发神以白为本为生,脑神是元精之根,眼神观玄为明上,鼻神中土为玉陇,耳神漏精命空闲,舌神少言能通命,齿神食物未分别,化作流水命罗千,用以命名见端倪,悟透玄实修行全。

              一面之神[1]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2]。

              [1]一面之神:谓人首面诸神。[2]飞罗裳:飞,轻清之意;罗裳:九宫真人穿服的霞衣云裳。

              面首之神皆宗朝泥丸,泥丸九宫居住九真,九真原来都朝此方圆一寸之地,他们都身着霞衣云裳。九能化一宗归玄外,炼来炼去只须成就此一神。

              但思一部[1]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2],列位次坐向外方[3],所存在心[4]自相当。

              [1]一部:指泥丸。[2]居脑中:九真俱在头上,同居脑中,并非他所。《云芨七签》作俱脑中。[3]向外方:《云芨七签》:“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则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东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东北向,天真东南向,灵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视而明,不听而听,不言而正,不行而从。”[4]所存在心:指都摄于心神。盖《云芨七签》谓“心存玄真,内外相应”也。

              昆仑一窍,其窍甚妙,万象朝中,外多内少,存思延寿,一线相呈,修心相应,遍及性命。   


  心神丹元字守灵[1],肺神皓华字虚成[2],肝神龙烟字含明[3],翳郁道烟主浊清[4]。肾神玄冥字育婴[5],脾神常在字魂停[6],胆神龙曜字威明[7]。

                [1]心神丹元:心为五藏之元宰,属火而色赤。守灵:栖神灵而主守。[2]肺神皓华:肺为五藏华盖,属金而色白。虚成:其质轻虚而主气。[3]龙烟:肝属水,应青龙之色,木能生火有烟。含明:肝开窍于目,主二目光明。[4]翳郁:郁气蔽障。道烟:通道如烟。主浊清:肝气清浊有别。[5]肾神玄冥:肾属水而色玄。玄冥即北方水神。育婴:肾藏精,主子嗣。[6]脾神常在:脾属土而色黄居中,《云芨七签》谓“常在,即黄庭之宫”。魂停:神魂停住不摇。[7]胆神龙曜:胆为肝腑,属木,外取东方青龙雷震之象。威明:《素问》所谓“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主勇捍、谋虑、权威。

                丹元为端稳守一,此是金丹之本,守此虚灵眼观实,莫令外驰妄生。皓华以清净为精,悔过涤阴是真,虚成以肺魄要净,换来成功之本。龙烟枭枭幻奇真,魂系丹阳久远,含而不发明怒伤,永无忧虑可言。玄冥其实主撑命,昆仑一线系成。育婴得此命根全,大药赖此而圣生。常在人生觅自由,五味何必求全呈?魂停于斯莫纵欲,春风又将江南绿,虚成原来是果真。龙曜真诚肝胆照,表里如一胆超群,威明深达性命修,方觉心爽正气豪。

                六腑五藏神体精[1],皆在心内运天经[2],昼夜存之自长生[3]。

                [1]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藏:即心、肝、脾、肺、肾。神体精:谓贵系一身,废一不可之意。[2]运天经:天有三百六十五度数,人有三百六十五骨节;天有阴阳经行于周天,人有二气运动于周身。《阴符经》所谓“天人合发,万化定基。”[3]自长生:《悟真篇》所谓:“人人本有长生药”是也。

                五藏六腑都有神体作为自己的精华代表,修炼之人常能见之,所以不可轻言身体之中现炼何神,现出何神。只需于心内调谐阴阳,长生久视之还要靠上德导引。修心修德是天经。   


  肺部之宫似华盖[1],下有童子坐玉阙[2],七元之子主调气[3],外应中岳鼻齐位[4]。
              [1]似华盖:肺为金宫,位居五藏之上,故喻华盖。[2]童子:即为肺中之神,名皓华。玉阙:形色如玉,而肺管如门阙。[3]七元:即日月五行七星,在人身为二气五藏。七元之子:即七元之神。主调气,元阳子谓“七元之君,负甲持待,辟除凶邪,而布气七窍,主耳目聪明”。[4]鼻齐位:鼻为七气之门位。

              肺居于五藏的最高处,其形状如同一把大的伞,所以称为华盖。肺神居于白色的宫殿,所以肺色以白代表,显金象。七元者,谓天之七星及人身之七窍的真神,肺神侍服其下主理气,天之七星为北斗,人之七窍为七,一为涌泉二为会阴,三为尾闾,四为夹脊,五为玉枕,六为百会,七为神目。七元之共赋华盖,下虚成为导引。在外形上则以人的鼻子为主司呼吸,由中岳而入黄庭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素锦衣裳黄云带[1],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2],神仙久视无灾害[3],用之不已[4]形不滞。

              [1]素锦衣裳:肺膜之色白。黄云带;肺中之黄脉蔓延罗格,仿佛云气。[2]白元:肺神之名。六气:在天为风、寒、暑、湿、燥、火,在人为三阴三阳之气。[3]无灾害:喻百邪不干。[4]用之不已:常存此道之谓。

              肺神衣裳如素锦,却被形体这个黄云一般的带子所束缚,其皓华本来无拘无束,由于形体被六气所浸淫,孽业日趋加重,云气弥漫,致使呼吸不调,喘急不爽,这个时候应当迅速回归到虚已而存的状态,以此达到总领六气,相生运行的目的。如果人难入静,烦燥难安,大部分都属于阴孽未平,所以炼肺神,在调心的作用上要悔过迁善。修炼人得此则息静神定,长生久视之神仙做来不难,常用此法调神,则身形真气充沛,形体无滞碍之忧。   


  心部之宫莲含华[1],下有童子丹元家[2],主适寒热荣卫和[3],丹锦衣裳披玉罗[4],金铃朱带坐婆娑[5]。

              [1]莲含华:心藏之质似未开之莲花。[2]下:心居肺华盖之下。童子:喻心神。丹元:心神之名。《心神章第八》:“心神丹元字守灵”是也。[3]主适寒热:心属少阴,为君火,能主适阴阳寒热躁静。荣卫和:荣即营。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和调营卫以养其身。[4]丹锦衣裳:喻心藏之色。又主五体之血。披玉罗:心居肺下。肺之白气如荷衣披裹于外。[5]金铃:喻心善动摇。朱带:心主周身血脉。坐婆娑:言神之静藏貌。

              心藏的形状就象一朵含苞未放的莲花,倒置在华盖之中,有心神丹元长驻其中,号丹元,因为金丹靠元神,元为太乙元始之气,丹为端正心行合于先天元性,抱元守一乃是真谛。心机调和于自然则心理活动能够达到调节寒热与营卫之气的目的,能使百病不生。丹元之外裹锦被玉,尤金铃虽响,常摇则成噪音;朱带虽华,紧束则为伤身。周身脉尤如朱带,由善摇之心主理则成祸殃,只有静安神宁,国民(身心)才得以自化。

              调血理命[1]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2],临绝呼之[3]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4]。

              [1]理命:即理气。《灵源歌》谓“神是性兮气是命”。[2]吐五华:吐即舒意,五华指五藏之华彩。[3]呼之:指呼吸。[4]飞太霞:太霞指最高近天之云气,为飞升仙境之意。

              心藏阴含丹元,阳理命血,常使心力壮健,则身形常青不枯,然而,常保壮健需要落在心神的“字”上,即守灵。“守灵”有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之意。心有外窍开于舌,五藏之精华由舌可泄,故缄口可以养性调神。临绝之人,旁人凝情一呼可使其醒转,皆因口一张则精华五气度于斯人,苟延性命。临死之人,其言也善,皆因六贼逍遁,五华将散,尤人之初生时一般,其善无所阻,初生善无阴,临死善无阳之故。能握此理,何不于日常持颂圣言,紧口慢言,久之太霞不难聚,真元易炼丹。   


  肝部之宫翠重里[1],下有青童神公子[2],主诸关镜聪明始[3],青锦披裳佩玉铃[4],和制魂魄津液[5]平,外应眼目日月精[6]。

              [1]翠重里:肝为木宫,其色青翠,指肝叶大小相重之象。[2]下:肝居隔下。青童:肝木之精。公子:肝木之神,又字含明,前谓“肝神龙烟字含明”是也。[3]主诸关镜:于时主春,阳之本始,肝为五藏之本始,内照乎藏腑,外照乎耳目。聪明始:皆肝气通达于耳目故。[4]青锦:肝色主青。玉铃:肺之色象,喻金能克水。[5]魂魄:肝藏魂,肺藏魄,即金木之谓。津液:指金津玉液。[6]日月精:肝开窍于目,目为外日月,日月精喻二目精明。《云芨七签》作日月清。

              肝属木,以青为色,肝藏魂,其神为公。开窍于目,目尤万物之镜,肝气清灵人聪明,肝气旺,五铃响,由阴带阳好主张,魂魄相依又相随,隐中魂随魄先动,阳中肝伏木服金,静制燥,雌伏雄,金津玉液靠魄魂。外象眼明心亮,显出明无障的光辉来。

              百疴所钟存无英[1],同用七日[2]自充盈,垂绝念神[3]死复生,摄魂还魄[4]永无倾。

              [1]无英:肝神在左,名曰无英。[2]同用七日:五藏兼用,七日来复。[3]垂绝念神:疾病垂危之时存念肝神青衣童子,亦可保全性命。[4]摄魂还魄:《云芨七签》谓“三魂弃身则外摄之,七魄流荡则检还之”。

              肝神无英,百病皆从木气乘,不招自来,挥之能去,魂之性质由阳性物质构成,若能五行顺生七日,则肝气抑平,魄阴补其损,金能生水,水能生木的原因,所以垂危之时念念不忘东方木,则得元灵之助,死能复生。招魂还魄也只是根据阴阳相依之性质衍化而来。   


  肾部之宫玄厥圆[1],中有童子冥上玄[2],主诸六腑九液源[3],外应两耳百津液[4],苍锦云衣舞龙蟠[5]。

              [1]玄阙圆:肾为水宫,形圆而在于腰脊两旁,两肾相对如门阙。[2]冥上玄:肾为下玄,其神名玄冥,字育婴;另有心为上玄,其气与肾连,称冥上玄。[3]六腑:即五藏六腑意。九液:即九窍之津府。[4]外应两耳:肾开窍于耳。百津液:指百骸之津液。《云芨七签》百津液作百液津。[5]苍锦云衣:即青衣白裙。苍为木色,云气色白。木为水之子,白为玄之母。舞为蟠:母子相生,水足木旺,则苍龙翔舞蟠旋。《云芨七签》作舞龙蟠。

              肾属水,主骨,开窍于耳,这是外象定义,肾神名玄冥,说明肾乃通玄的根本,其字“育婴”,说明肾藏与炼神密不可分。虚而不绝为冥。冥上之玄根,主理全身的水源,水火既济的场所,大药所生的源泉,两耳鸣叫肾气荡,津液旺盛心易平。皆因上善为水之故。真精若龙,盘于水府则生,所以当见到有龙蟠于肾窍上时为三花聚顶之前兆。

              上致明霞日月烟[1],百病千灾急常存[2],肾部水王对生门[3],使人长生升九天[4]。

              [1]明霞:喻二目之光华。日月烟:谓二目之精气充沛。[2]急常存:急须存念肾神,养其肾气,使其真精长存。[3]肾部水王:肾为天一水源,精气之主。对生门:两肾与脐相对,而脐为生门。前谓“后有密户前生门”。[4]长生升九天:肾水足,则藏腑皆充,能使人长生久视。

              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目之瞳孔仍属于肾。过去传说神仙都是碧眼方瞳,以喻外圆内方之说,实际上进入更高层次以后,已没有碧眼方瞳这种外象,而是无瞳,其外内合一,外圆内圆,视之不见其深浅,睹之不见其神采,此即深藏不露,其类似于婴儿的眼睛外貌,湛湛然无邪无欲无做作,平易自然。百恙之中急切存想日月内照,先从隐态一面作好导引,真正打通了丹道的大周天——神阙与命门(见《修德通真论》一书),长生久视之道并不是很难。   


  脾部之宫属戊己[1],中有明童黄裳里[2],消谷散气摄牙齿[3],是为太仓两明童[4],坐在金台城九重[5],方圆一寸[6]命门中。

              [1]戊己:中央之辰。脾为土宫,土位居中。[2]明童:脾土之神。黄裳里:裳指帷裳。脾神被黄色的帷裳围于四方之中。[3]消谷散气:《内经》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说明饮食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全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摄牙齿:脾主肌肉,龈肉亦属脾,脾健则齿固。[4]太仓:《灵枢》谓“胃为太仓”。脾与胃相表里,脾亦为太仓,两明童:脾胃同属于土,其神各一为用。[5]金台:即金阙、城守。城九重:即王宫居处。脾为五藏之王,五行以土为王,《外景经·第二十一》所谓“金木水火土为王”之意。[6]方圆一寸:脾土之宫,后有幽阙肾,前有命门脐,方圆一寸之地,黄庭居其中。

              脾为中土之主,其色为黄,其神日常中,裹黄服常为红廛所扰,五谷六气为脾所运化,因此常在五味中挣扎不出。脾神字魂停,魂为肝藏,魂为阳性物质的信息代表,所以外求五味,内行五气皆由魂系所生,魂停则脾安。脾主意,俗语曰“脾气”者,即脾神之施纳能力的表现也。脾胃相表里,共为太仓,号两明童,太仓中位正处在腹腔之顶端,心窝剑突之下,称之为金台九重,后有肾神玄暗,前有脐门九坎,方圆一寸忧关性命,故曰命门。

              主调百谷五味香[1],辟却虚羸[2]无病伤,外应尺宅[3]气色芳,光华[4]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5],注念三老子轻翔[6],长生高仙远死殃。

              [1]五味香:《素问》所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2]虚羸:虚劳羸瘦之谓。[3]尺宅:面方一尺,五官居之,犹如宅舍。[4]光华:即外华,色之外现。[5]带虎章:佩带虎符,表示具有威信。[6]三老:上中下三田之中俱有阴阳协居之。子轻翔:喻修炼学道之人,轻身不老之意。

              脾神主调五味百谷之气,勿使“后天”有意受损,没有虚劳羸瘦,则面部气色华泽润美,其光彩足以代表此人修炼善居中宫,行无为之治的结果。上中下三丹田阴阳调和,生生无限,则长生久视有了一个极好的基础。

              当代流行的辟谷食气之法,多属有意引导,加上有意摄入五味不平之气,至使脾神虚弱,直接影响到内五行的平衡,与那种内气充沛,外通虚空宇宙之象的自然辟谷比起来,很容易伤及“真意”致使攒簇五行受阻,不言炼金丹,就是健身长寿也将成泡影。   


  胆部之宫六腑精[1],中有童子曜威明[2],雷电八震扬玉旌[3],龙旗横天掷火铃[4]。

              [1]六腑精:六腑至清之汁皆藏于胆。[2]童子:胆腑之神。曜威明:凡人有谋虑,皆取决于胆的决断功能。《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其神字威明,而其气有光曜之谓。[3]雷电八震:胆有八面威风,其发尤如雷电震动。扬玉旌:玉旌指用白色羽毛装饰的旌旗,比喻威严之象。[4]龙旗横天:胆属水,合东方青龙,比喻胆气发时如青龙横天飞腾。掷火铃:《云芨七签》谓“胆,青龙之色;旌旗,威战之具也;火铃,胆边内珠之象,怒则奋张,故言掷出。”火铃为旌旗之装饰。

              胆是作为六腑之中唯一单独在此论述的事物。因为胆神所现代表了阳性六腑的精华,是后天识神中支持修炼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俗语谓有“胆识”即此寓意。五藏真气扶“先天”,六腑精微“后天”全,表里如一肝胆照,修来成果长久远。

              胆神威明,动之则八方有应,有威严明朗之像,出之则如号令群真。牵动全身能够作主人。胆气充沛之人行动果敢,处事灵活,修炼中自然把握准确,不失火侯真机也。

              主诸气力摄虎兵[1],外应眼瞳鼻柱闻[2],脑发相扶[3]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4],佩金带玉虎龙文[5],能存威明集庆云[6],役使万灵朝三元[7]。

              [1]摄虎兵:胆主勇谋而有决断,威力能摄伏猛虎兵戈。[2]外应眼瞳:胆为肝之腑,肝开窍于目,外应眼目之黑暗瞳子。鼻柱间:足少阴胆经起于目外毗,鼻梁正在两目之中间。[3]脑发相扶:肝藏血脉,胆藏精汁。血足则发黑而有光泽,精足则脑充而发盛,相互扶持,俱为鲜美。[4]九色锦衣:木德具九气,木纹色如锦。绿华裙:嫩绿之色为木之华象。[5]佩金带玉:胆属木,而金为木之夫;玉属土,土是木之妻,比喻金木土相互协调。虎龙文,虎龙亦即金木之义。喻夫妻相交,金木相并,有章法则能成物器。[6]集庆云:谓集五色吉祥之云。《云芨七签》作乘庆云。[7]役使万灵:使唤各类灵物。《云芨七签》作役使万神。朝三元:朝谒精、气、神三才君主。

              肝主筋,胆主力,皆因表里的原因。所以胆神壮则力发果敢,善操兵符能够从事阳性的组织活动。胆经起于两眦间,气正而发者,其英气显现在此。胆藏六腑之精华,旺于胆气则人身外象完整,其脑反应敏捷,其发自然鲜美。

              肝气如九色锦衣,绿翠为木华之本,视胆色则如碧玉,能佩带虎符指挥万马千军,此威明之神无欲则不绝,所以当在修炼中随气而生,随缘而定,随遇而安,随机而行。以全肝胆之豪也。   


  脾长一尺掩太仓[1],中部老君治明堂[2],厥字灵源名混康[3],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虎龙章[4],长精益命赖君王[5]。

              [1]掩太仓:太仓指胃。脾与胃相表里,以膜相连,胃居脾之下。[2]中部老君:脾胃位居中宫,为黄老君所统治。治明堂:上应明堂。明堂在两眉之间。[3]厥:同“其”字。灵源:灵力心所主,而脾为心之子,故心为脾之根源。混康:脾胃受纳消磨水谷,混和是使人安康。[4]黄衣紫带:黄为脾土之正色,火是脾土之母:水是脾土之妻,紫为水火相合之间色。[5]长精益命:脾胃强壮则气足神全。赖君王:五行以土为王,五藏以脾为主,脾旺则五藏六腑无所不充。

              再论脾长有文章,“后天”精华叙悠长,心肝脾肺要归胃,食气纳物由太仓。君主老炼治天下,各尽其能无为长,利害“名字”已宣尽,灵源作主赖君王。只见黄袍老者现,此人便将龙虎降,中道之恒能长久,治人事天由衷想。

              相传太上由土星而出,在人身则主思虑之神,故中部为老君所治,尤有《道德》五千言作则,得无治乎!常无为即真命不离矣!

              三呼我名神自通[1],三老同坐各有朋[2],或精或胎别执方[3],桃核合延生华芒[4]。

              [1]三呼:呼指呼吸,三呼指运息三周。我名:指脾神之名。神自通:诸藏之神亦通利无滞。[2]三老同坐:上、中、下之黄老君坐于三丹田之中。各有朋:同类相依,以安镇于三丹田。[3]或精或胎:或主精神,或成丹胎。别执方:三老所治之三田,其下田主精,为水火之源;中田主气,为养藏胎元之处;上田主神,为安镇灵性之根本。三丹田各有执守之方所。[4]桃核:喻下元阴极之地,即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生华芒:华即花,芒喻枝叶。《云芨七签》谓“阴阳之气不衰”之义。

              脾神居中,三呼则三应,一呼炼精,二呼炼气,三呼炼神,三老同出而异名,各伺其位,彼此照应,尤如宾朋,无论是还精强身或者是结胎炼神,请大家不要执着于方法,因为三老在中脉主持大局,提纲挈领,变化无方的修炼过程都是由诸神的协调所致,有些境界,真精合当生黄芽,正果种核自生光。

              男女回九有桃康[1],道父道母对相望[2],师父师母丹玄乡[3],可用存想登虚空[4],殊途一会归要终[5]。

              [1]男女:喻阴阳。回九:回旋于九宫,也即九窍。《云芨七签》回作徊。桃康:即上述桃核之意,也指下元阴极之,即会阴。[2]道父道母:喻阴阴两脉道,即任、督脉。因三阳为父,三阴为母,任督两脉统领三阴三阳六脉。对相望: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说:“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督、任两脉起于下元会阴,督脉属阳,行于身后,上脑交颠,过百会而下;任脉属阴,行于身前,上颐循面,入目间。两相对望,为丹术运行的道路。[3]师父师母:也喻阴阳两气。丹玄乡:丹,色赤、属火而居上;玄,黑色,属水而居下。丹玄乡意指水火坎离之位。[4]存思:指修道之法,存想三田之神。登虚空:修道有得之意。[5]殊途:上中下三田之神灵各有执所,三田之精气各有所主,如属异途。归要终:要会之处,归于黄庭。所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正果先需下种,人寿男女相通,七返九还要中空,只此雌雄为用。外有道气父母,内有师下真种,丹玄之乡是恒中,存想即是妙用。内外本无分别,师道分述有性,虚空当由守黑通,数对阴阳果成。

              这里存想一说是关键,常人日用而不知,我辈拿来作妙功。想与做不一般,想能调动真神,做则侵神害命,合于自然有生化,无非颠倒为用。

              闭塞三关握固停[1],含漱金醴吞玉英[2],遂至不饥三虫[3]亡,心意常和致忻昌[4]。五岳之云气彭亨[5],保灌玉庐[6]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7]。

              [1]三关:三关有多意。《三关章第十八》以口为天关,手为人关,足为地关是其一;又有玉枕为上关,夹脊为中关,尾闾为下关是其二;又三丹田也谓三关是其三。三丹田谓前三关,玉枕、夹脊、尾闾为后三关。此处当以口、手、足三者为是。握固停:两手四指紧握拇指,以固其精气;两足叠坐,以停息其身心。[2]金醴:指口中金津。玉英:也指口中玉液。神气交合,则可化生金津玉液,可漱可咽。[3]三虫:指三尸虫。[4]致忻昌:欣然昌盛而无忧患。[5]五岳之云:喻五藏之气。彭亨:亨通之意。[6]保灌玉庐:口司出纳,为含养气液之庐舍。气液灌注于玉庐,则能保全精神,偿还其本源。[7]五形完坚:五形之体强健无损,完坚难坏。

              常能握固,身口意三关自能调闭。常能注意口中之水的活动,则肾气如泉,既济如愿,金津玉液号为丹母,常濑常吞能化精为气,气足则辟谷自然亡三虫。心意常内守,和合上述的几对阴阳,则性命昌盛,五气归元,气还自然玉形完坚。   


  上睹三元如连珠[1],落落明景照九隅[2],五灵夜烛焕八区[3]。子存内皇与我游[4],身披凤衣衔虎符[5],一至不久升虚无[6]。

              [1]三元:即三宝,指精、气、神的三种信息,即三花。连珠:联络不断。《礼记》所谓“累累乎端如贯珠”之意。[2]落落明景:指三花之光辉灿烂。照九隅:九隅即九洲。[3]五灵:即五行五星。夜烛:照耀于黑夜之意。八区:即八方。[4]子:学道之人。内皇:指身中之主宰。与我游:适同天地造化之机的意思。[5]凤衣:即羽服。衔虎符:佩带虎龙之符,比喻有威信。[6]一至不久:矢志不移,则不须久远之意。升虚无,得道而升于三清之境。《悟真篇》所谓“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也是此意。

              五藏之气调平,六腑之象随生,精气神三宝的精华聚于昆仑顶(脑),则目睹其光如日月星之象,此即为性光。荡涤九窍之阴气无所不及,因此恍若在天的日、月、星运行。五藏则如洞观火,焕焕然映照八个方位,使太极球的存在有可能被观察到。凡心常存天性道性,则能伴体内真机遨游八极,其主动权即在于斯,守一不久则可由此聚神还虚。

              方寸[1]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2],三神还精老方壮[3],魂魄内守不争竞[4],神生腹中衔玉当[5],灵注幽阙那得丧[6],琳条万寻可荫仗[7],三魂自宁[8]帝书命。

              [1]方寸:指心田,所谓心田方圆一寸之地。[2]不方不圆:《悟真篇》所谓“圆即圆兮方即方。”意为心神又不为方圆所拘。闭牖窗:喻关闭五官七窍之户窗。[3]三神还精:三田之精神还返不已。老方壮:意为老翁可复为青壮之容。如《参同契》所谓:“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4]魂魄:魂属木为阳,魄属金为阴。比喻身中之神气。《参同契》谓:“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不争竞:意为神气内藏,不使外越。[5]神生腹中:魂魄内藏,神不外出,则气和精固于身内,无妄动之咎。衔玉当:比喻身体有玉珠装饰,显得神采奕奕。[6]灵注幽阙:幽阙指两肾之间,意为神灵关注于两肾之间。那得丧:即无横夭丧生之虑。[7]琳条:即美玉,玉树。万寻:八尺为寻,高远之意。琳条万寻比喻为无限之神灵。荫仗:庇荫、凭倚之意。[8]三魂自守:喻魂魄神气宁静。

              心中凡念要靠深居简出转化,既非肯定亦非否定,用以观其详。这是意识训练类。由神而修,调形调身自有妙方,只将后天的魂魄纳于其衷,元神自然能够衔玉而成。其灵由肾中真精所养,哪得散漫,自然久长。   


  灵台郁霭望黄野[1],三寸[2]异室有上下,间阙营卫高玄受[3],洞房紫极灵门户[4]。

              [1]灵台:指心。郁霭:云气汇聚,喻心主宰气血。望黄野:黄野指脾土、黄庭。《云芨七签》意谓“心专一存见黄庭”。因心为脾为母,脾是心之子,脾居心下,心脾一气相通。[2]三寸:即三丹田。三田方圆各一寸,分别位于上、中、下三地,故说异室有上下。[3]间阙:崎岖屈转的样子。营卫《内经》以气之精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概指气血。高玄:心为上玄。受:承领之间。[4]洞房:指两眉间入里二寸之地,紫极:比喻明堂、洞房等宫如天之辰极、紫微垣。灵门户:指洞房、紫极之宫,神灵所居,两目列其旁,行往出入其间,犹如神灵之门户。

              灵台居于黄庭线之中,人之心主宰心气经脉运动,这是讲的阳性物质的一面,而黄庭经所讲的却是阴性的一面,即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到黄庭中脉的气脉,脾神化真意而影响修炼中的五行之合。

              人的上、中、下三个丹田的隐性位置很为重要,上是性线和黄庭线交点,中是壮力线与黄庭线交点,下是修命线与黄庭线交点。其三田关联到营卫与玄受的显隐协调,玄受与洞房产真的练神步骤问题。

              太上真君告诉我,心中元神发号令是主,魄含元精是本,产婴当然要在最高最敏感之处,洞房玉室育真全,上清即元神再生的法号。

              是昔太上告我[1]者,左神公子发神语[2],右有白元并立处[3],明堂金匮玉房间[4],上清真人当吾前[5]。

              [1]太上:指太上道君。我:扶桑大帝自称。[2]左神公子:左属木,有青童公子之神。发神语:有心专一,则教之以道。[3]右有白元:右属金,有白元真君之神。并立处:白元真君与诸神并立其处,以道授人。意思是修炼之道首先要使学道之人心境明净,神志清和,用心专一,方能得达大道。[4]明堂:即两眉间入里一寸处。金匮:即指上丹田泥丸。玉房:即上面讲的洞房。[5]上清:三清中之一。喻人顶颠至高之分。真人:喻人之元神、元气。当吾前:元神所居,在顶颠人首之前,即明堂、玉房、上丹田之处。

              黄裳孑丹气频烦[1],借问何在两眉端[2],内侠日月列宿陈[3],七曜九元冠生门[4]。

              [1]黄裳:脾土色黄,喻脾神。孑丹:心之法象,喻心神。气频烦:气盛而不衰之意。[2]两眉端:明堂、玉房等宫不需问其何所,皆在两眉之间的上方。[3]内侠:侠即挟,内侠即挟并于内。日月:人身之日月即两目。列宿陈:列宿喻人之七窍,陈列于面部。[4]七曜:指日、月、水、火、土、木、金七星,亦比喻七窍。九元:喻人首泥丸等九宫。生门:为气息出入之门,非《上有章第二》“后有密户前生门”之生门。与董德宁所谓“西南之乡,钟离翁所谓生我之门”意同。

              中黄丹成在玄宫,却需肾气频频上行滋养,为什么要安排在两眉之间的上丹田孕育成功呢?因为天象尽在昆仑中,大脑之外有双目代表日、月,有七窍以喻七星,泥丸九宫代表了还丹指挥的行辕,天地尽在脑部列星宿。所以古人未将脑作为藏腑的成员,只称其为六阳之首,可见炼阳至精在头部生化,合道还虚仍须回归下丹田,再孕太清,上清先出,太清其次,玉清最难最缓。有了上清元神的成功,长生久视之道,由此可证。   


  三关之中精气深[1],九微之内幽且阴[2],口为天关精神机[3],手为人关把盛衰[4],足为地关生命扉[5]。

              [1]三关:本章三关言口、手、足,是为天地人三关。另有玉枕、夹脊、尾闾为后三关;上、中、下丹田为前三关。丹书中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称为三化,亦称之为三关。精气深:深藏,养育精气之意。[2]九微:指人首之九宫。幽且阴:九宫之内微妙且幽,阴阳变化莫测。[3]口为天关:口在人首面部,近天,谓之天关。精神机:生成精气神的枢机。[4]手为人关:手居于中,应人,谓之人关。把盛衰:把握、收纵为手之功能。[5]足为地关:足在人身下,近地,谓之地关。生命扉,扉喻门户。两足站立、行走,如门扉开合。

              人的口、手、足为修炼的三关,人身有九个阳窍却是幽深阴沉,然而只要把握好了三关,修炼就不是一件难事。口为气门,现在已是调理精神关系的枢纽;手为人门,其巧拙直接影响到灵性的发挥,所以兴盛衰退在此;足为地门,是生命终结的出路,也是灵蛇发动之所,得地门之钥匙的人则能生不息之源来补充命功的耗损,所以说地关为生命之扉。   


  若得三宫存玄丹[1],太乙流珠安昆仑[2],重重楼阁十二环[3],自高自下皆真人[4]。

              [1]若得:如要有所得,喻烹炼有法度。三宫:即上、中、下三个黄庭之中。玄丹:玄丹即人心之用。[2]太乙流珠:太乙、流珠为元精、元神相合。昆仑:昆仑为众山之祖,在此喻人之头顶。太乙、流珠相合,皆安镇于昆仑之顶。[3]重重楼阁:《云芨七签》作重中楼阁。十二环:人之喉咙管有十二环节,如重楼重阁位于心肺之上。[4]自高自下:重楼喉咙之上有七窍九宫,之下有二气五藏。皆真人:皆为神气所居。《外景经明堂章第五》有“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气集”,亦指此意。

              如果将修炼的意念调整集中到上、中、下三个丹田之中,则深藏于肾水之中的元精(太乙)就会被引出上行而擒流球(元神),合而成玄丹,安于昆仑称之为圣婴。

              气管有十二节,尤修炼的十二层次,层层有真人把守,有形无形的精华均要由此而生,由此而聚方得以成丹。

              玉堂绛宇尽玄宫[1],璇玑玉衡色阑干[2],瞻望童子坐盘桓[3],问谁家子在我身[4],此人何去入泥丸[5],千千百百自相连[6],一一十十[7]似重山。

              [1]玉堂:玉色白属肺,玉堂喻肺部。绛宇:即绛宫,即心部。尽玄宫:指尽是神气所居,为玄妙的宫阙。[2]璇玑玉衡:指古代天文仪器,借喻天体旋转之象。阑干:玉石之有光辉者。[3]童子:指心神。坐盘桓:留连不进的样子。[4]问谁家子:子即童子心神“谁家子”。语出《道德经》“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在我身:指心神在人身中,为百骸之主宰。尤如“道”主宰天地自然的一切,“象帝之先”。[5]入泥丸:心灵神气上达于泥丸,而寄寓于脑中,玄妙无比。[6]千千百百:指人身上中下首面藏腑诸神。自相连:均与心神自然连属。[7]一一十十:喻人身的百骸如重叠之云山。

              腹腔是性命之根基,胸腔为育神的玄宫,炼气化神在中田,有童子落入其间,此人不会久久于胸前垣,最终还是依内力送入昆仑,一入昆仑即可化形无数,数目千百,也如一体,一化十,十化百,势如重山掩藏。

              云仪玉华侠[1]耳门,赤帝黄老与我魂[2],三真扶胥共房津[3],五斗焕明是七元[4],日月飞行六合间[5],帝乡天中地户[6]端,面部魂神皆相存[7]。

              [1]云仪玉华:喻头发。《诗经》“发如云”及《至道章第七》“发神苍华字太元”,即是此意。侠:即挟。[2]赤帝:喻心神。黄老:喻脾神。我魂:即肝魂。[3]三真:即心神、脾神、肝魂三者。扶胥:辅助之意。心属火,脾属土,魂属木,木火通明,土为终始,互为扶助。房津:互为济渡之处。[4]五斗:即五行,喻人之五官。七元:喻人之二气五藏。[5]日月:人身内日月即阴二气。六合间:天地四方为六合,喻人身内外上下左右。[6]帝乡:即天都,喻神灵之处所。天中:即首面天庭。地户:即地阁,面颌部。[7]面部魂神:面部诸神,如眼、鼻、耳、齿、舌等。皆相存:都相存于此,不必远索他寻。《常念章第二十二》有“真人在己莫问邻,何须远索求因缘”。就是这个意思。

              云发披肩掩耳门,血余藏肾中命精,心神黄婆下老君,不离“后天”命中魂,脾神撮合心神与肝魂成为阳神。五行得此而焕然生辉,七窍元明,得六合完美日月相映,则使天地相存于体内,其相只需观面即知魂灵魄精。   


  呼吸元气[1]以求仙,仙公公子似在前[2],朱乌吐缩白石源[3],结精育胞[4]化生身,留胎止精[5]可长生。

              [1]呼吸元气: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元气指先后天真元之气,亦即调息以成胎息。[2]仙公公子:喻修炼内丹时的药物、火候。似在前:近在目前,不须外索。[3]朱乌:即朱雀,喻舌之象。吐缩:舒直之意。白石源:喻牙齿之根源,即齿龈。意为舌宜舒直抵于齿龈上腭。[4]结精:使精气不妄泄。育胞:炼养丹胎。[5]留胎止精:神气留于胎中,真精止于丹田。

              靠呼吸元气这一点来求仙是不够的,这求仙一项还要靠师父仙公带着其徒公子在前面导引,以达到神修为主的格局。舌头的运动主要是为了调动牙齿之根源——肾气的运动。有了肾气的运动才可能聚其性中的精华头部的玄宫育出金身,将精华送出去,然后依靠真精与元神的息息循环达到长生久视。

              三气右回九道明[1],正一含华[2]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3],金室之下不可倾[4],延我白首返孩婴[5]。

              [1]三气:指三元三丹田之气。右回:元气沿丹道周流的顺序。九道明:阴阳和调,则四关九窍通流明彻。[2]正一:正其心身,存守其一。含华:神气内含,则华荣于外。[3]遥望一心:存守赤诚心神。含华:神气内含,则华荣于外。[3]遥望一心:存守赤诚心神。如罗星:如北斗七星。[4]金室:喻肺部。不可倾:心居肺下,赖肺气以养之,养心不可不养其气,以免倾竭。[5]白首返孩婴:白发变黑,返老还童之意。

              三丹田之气,九还右旋以使道途明灿。丹道周天为逆,为右旋。经络周天为顺,为左旋。即前上后下。九还的过程中要心正端一,才能使药材充盈,备足丹料。七窍归一尤如北斗七星遥对北极星,只要一心不动(北极)则北斗往来如勺运丹材,黄金室得以充盈不致倾斜漏泄,得此过程由白发经修炼后返朴真入居,童心幼身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琼室之中八素集[1],泥丸夫人当中立[2],长谷玄乡绕郊邑[3],六龙散飞难分别[4]。长生至慎房中急[5],何为死作令神泣[6],忽之祸乡三灵没[7]。

              [1]琼室:喻丹田。八素集:素为水之本质。故丹田肾下号日东海。[2]泥丸夫人:喻阴极之,位在膀胱之下,前后阴之间之会阴。当中立:因泥丸真人居阳极之宫,而泥丸夫人则居于阴极之地。[3]长谷:喻小肠。玄乡:喻丹田。绕郊邑:郊邑喻藏腑之窍道,小肠在腹内九盘十八曲而最长,能容纳诸物,丹田居于各藏腑之下,而藏养气液,虽同居下元,但其气遍行于全身窍道,如绕城邑与郊野交合玄真。[4]六龙:喻六阳之气。难分别:散流于全身上下,难以测试端倪。[5]房中急:房中之欲事,损人最烈,故最为紧要之事。[6]令神泣:无知者妄作妄为,至死不悟,以致使元精丧败,元神哭泣。[7]三灵没:不能谨戒而忽略,则精气神三灵俱为减没,病患夭祸亦不可避免。

              丹田俗称琼室,其作用善汇八方之水,此水非仅指可见之水,还包括不可见之水,是连接玄界和现实界的最恰当场所,所以此处亦称玄乡。道家丹学称此地为东海,肾下腹中丹田一片均属此海,非指点状的一块小地方。

              当今科学已知此处为人体重心所在。而且是人体对称中点,聚则易,因为此处阴极而善聚,故以夫人喻之;散亦易,因为人纵欲而心念主之,念动则脑热,脑热则阳极动之,阴极应之,下生阳则为泄散。不漏者,心未动,欲未生而阴极之处生阳针,直入玄窍得长生。

              但当吸气录子精[1],寸田尺宅[2]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3]倾,叶去树枯失菁菁[4],气亡液漏[5]非己形。

              [1]录子精:录,录用;子精即自身的元神精气。[2]寸田:三丹田均方寸之地,为精气聚会之处。尺宅:人之面部一尺见方,为诸神所居。[3]决海:《灵枢》谓人身之海有四,即脑为髓海,冲脉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决海为冲决海堤,喻不惜精血。百渎:喻百骸。[4]失菁菁:失去枝叶茂盛的景象。[5]气亡液漏:神气亡失,精液遗漏。

              人之精华支撑着整个生命的运动,此精华由肾所藏,由心而动,因为心中所藏元神与肾中元精能够彼此呼应。其作用之地又非旁门邪经,仅能中黄生灵。所以当修炼者想录用精华时,也只有用意于此,用功化有形变无形,功法中常收前阴者,无论老少、男女,都能起到常保心平,肢体轻盈,气足神灵的效果。而那种纵欲不止,追求外在感觉的人却正好相反,用各种方法想暂保形体的平衡,在本性中,其神已不复生灵了。

              专闭御景[1]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2],恬澹闭视内自明[3],物物不干泰而平,悫矣匪事[4]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1]专闭御景:关闭眼、耳、鼻、舌、形、意(包括情欲)六门,存念内外日月光景。[2]三奇灵:指日、月、星,此喻精、气、神。[3]内自明:虚室生白、遍体生明之谓。[4]悫:谨慎。匪事:房中之事。

              善闭人身之阳窍,回思运力以观内景,这是“黄庭”之基础方法,此内景当然是善美真的代表。清与浊在身为一体,意念为隐态活动,常守虚空以御善景,则能调动人生之中的阳精之气。此即“弱者道之用”的体现,以弱制强则守于恬澹,以无生有则先观内景,以此引导性命双修,自能物平生泰,慎始至终并非来自于克制,而是起源于常守虚无而产生的灵性主动。   


  常念三房[1]相通达,洞视得见无内外[2],存漱五芽[3]不饥渴,神华执中六丁[4]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保之[5]可长活,起自形中[6]初不阔,三宫近在易隐括[7]。

              [1]三房:指明堂、金匮、玉房三房,或指玄丹、太乙、流珠三宫,皆在上丹田泥丸之中;又上、中、下三丹田也谓三房。[2]无内外:回光内照形体内外透明而无障隔之意。[3]存漱:存神炼气以化丹材常不离漱津存想之意;五芽:即五行之气,在人身为五藏之真元。[4]神华:指六甲阳神之英华。执中:即执守于身中。六丁:指六丁玉女阴神。人体内外阴阳的作用规律是阴主静,为阳之镇守;阳主动,为阴之役使。《素问》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学道之人如能潜心修炼,使六甲之阳执守集中,不致散失,则六丁之阴自来谐配,相互役使,而进一步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5]闭而保之:《云芨七签》作闭而宝之。[6]起自形中:精气神三品大药本在吾身之中。[7]三宫:即三房、三丹田之处。易隐括:最易包藏含养之谓。

              三房通达靠黄庭中通,能量在中黄交换,才能得以聚集。据“先阴后阳”的原则,先当聚下黄庭,及至上黄得透,则玄目开启,视无内外,得见真机。五藏真无化作玄景此为一来,意念调合肾水融其五芽之景送至釜中,此为一往。以一来一往,调动六丁,催生六甲,根未深者,拿捏不动。应急欲收心,方保无泄散之虑,此为藏养精华的方法之一,控三宫只在无心。

              虚无寂寂空中素[1],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2],存思百念视节度[3],六腑修治勿令故[4],行自翱翔入云路。

              [1]虚无:恬淡虚静意。《清静经》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寂寂:闲静无为意。空中素:虚空无物,如天空纯素之色,不受纤尘污染之谓。[2]九室:即上丹田脑中泥丸等九宫。神明舍:舍即身形庐舍,意为神明守舍。[3]百念:身中百骸之神。前谓“千千百百自相连”皆喻神象。视节度:指洞视修炼的法度。[4]勿令故:勿使故物留滞。五藏属阴,六腑属阳,《素问》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藏者,当藏而不泄;腑者,当布而不滞。

              意识训练阶段当以恬淡虚无引导自我,这时候要注意动静思悟化中的那一个化字功。

              调形先调玄中形,无中生有,此化即能真。宝内就莫让凡心去主宰这个“无”,只待灵性作主人,心无其心即是基础。入世修行,念不及物而言则是妄言,物物平凡,念无所滞,内真(方)固,即登云路,可见百事并无忧,逢缘利于修,藏精并不难,心空神自谋。   


  治生之道了不烦[1],但修洞玄与玉篇[2],兼行形中八景神[3],二十四真出自然[4]。高拱无为魂魄安[5],清静神见与我言[6],安在紫房帏幕间[7],立坐室内三五玄[8]。

              [1]不了烦:至简至易,了然明白,虽平庸之人也能知能行。《云芨七签》谓修炼治生之法,“无为清简,约以守志”而已。[2]洞玄:指《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等老君洞玄之道经。玉篇:即《黄庭》玉篇之文。《云芨七签》有谓“洞玄灵宝,玉篇真文《黄庭》也。”[3]八景神:即人身三元五行之神。[4]二十四真:人身有上、中、下三部,亦即三焦、三田,而每部之内各有八景之神,合为二十四真。据《二十四生图经》、《二十四神行事决》等载:镇于上元宫中上景八神是脑神(名觉元子,字道都)、发神(名玄父华,字道衡)、皮肤神(名通众仲,字道连)、目神(名灵监生,字道童)、项髓神(名灵膜盖,字道周)、膂神(名益历辅,字道柱)、鼻神(名仲龙玉,字道微)、舌神(名始梁峙,字道歧);镇于中元宫中中景八神是喉神(名百流放,字道通)、肺神(名素灵生,字道平)、心神(名焕阳昌,字道明)、肝神(名开君童,字道清)、胆神(名德龙拘,字道放)、左肾神(名春元真,字道卿)、右肾神(名象他无,字道玉)、脾神(名宝元全,字道骞);镇于下元宫中下景八神是胃神(名同来育,字道展)、穷肠神(名兆腾康,字道还),大小肠神(名蓬送留,字道厨)、胴中神(名受厚勃,字道虚)、胸膈神(名广英宅,字道中)、两肋神(名辟假马,字道成)、左阳神(名扶流起,字道圭),右阴神(名包表明,字道生)。出自然:人若能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则能通灵达神,洞观自然,养精补气,炼髓凝真,身中光明,乘云飞仙。[5]高拱无为:握固端坐,清静无为意,《云芨七签》“行忘坐忘,离形去智”之谓,魂魄安;精神不妄动外越。[6]神见:元神发现,灵慧顿开。与我言:如有神灵以语教我。[7]紫房:紫色之房,即洞房等宫。帏幕间:比喻眉目,吕纯阳《沁园春》有“光透帘帏”之谓。[8]立坐:喻停留、止歇之意。室:指房室,即前所指的洞房等宫。《云芨七签》作立坐室外。三五玄:三五指体内上、中、下三部三元五行之八景神;玄指妙玄之意。

              治人事天不能烦,了道参玄生息间。不用分别八景神,更勿执着见群真。直须高拱无为治,得来体内神方全。凡心归隐紫府内,神推三花五行显。

              烧香接手玉华前[1],共入太室璇玑门[2],高研恬澹道之园[3],内视密眄[4]尽见真,真人在己莫问邻[5],何须远索求因缘[6]。

              [1]烧香:香即气,烧香比喻元气的升发。接手:即携手意。玉华前:玉华即头发;前,指前额洞房等宫。[2]太室:《洞房经》;天有太室玉房,云庭中央,黄老君之所居也。玉房即紫房,或绛宫,通指明堂。璇玑门:璇玑为天文仪器,意谓人体真气运行如天体转运。[3]高研:崇尚精研之意。恬澹:宁静无为意。道之园:修炼之道的规限、法度。[4]内视密眄:密眄指两目微视,也即返观内视之意。[5]莫问邻:不须向他人求问。[6]何须:《云芨七签》作何处。因缘:指凭借、依据,也指姻缘。

              双手合什,立于胸前,全息信号,收于气门,活淡虚无,由气导神,人非有意,无心全真,真人内外,行走皆缘。此意为:人体内景中自有神算,要将淳朴拱手向真,法度若是可学得,何劳仙师玄中参。   


  隐景藏形与世殊[1],含气养精口如朱[2],带执性命守虚无[3],名入上清死篆除[4],三神之乐由隐居[5]。

              [1]隐景藏形:“含光藏辉,灭迹匿端”之谓。《云芨七签》作隐影藏形。与世殊:与世无争意。[2]口如朱:指容颜如玉,唇口如朱。[3]带执:执着意。性命:神气之谓。《灵源歌》“神是性兮气是命”。虚无:张紫阳谓:“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是为虚无”。[4]死录除:《云芨七签》谓“得补真人,列象玄名”,即无俗人死殃之虑。[5]三神:即上中下三部之神。由隐居:都由于心神安居的缘故。

              真虚要藏虚,真假都要隐,精气开口散,调形人不知,其中紧要处,凡心守虚无。炼神在内景,无为后调心,此即上德举,久行上清(元神)居,得一得天下,三清是我神,隐功尽是假,验来处处真(正)。

              倏焱游遨无遗忧[1],羽服一整八风驱[2],控驾三素乘晨霞[3],金辇正位从玉舆[4],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窈真人墟[5],入山何难故踌躇[6],人间纷纷臭帑如[7]。

              [1]倏焱:忽然、顷刻的意思。游遨:游逛意。无遗忧:即无馀患意。[2]八风驱:乘驱八风,形容往来神速,只顷刻之间。吕洞宾所谓“朝游北海暮苍梧”之意。[3]控驾:即操御;三素:三天至清之素云。乘晨霞:乘御朝霞之气。[4]金辇、玉舆:以金玉装饰的舆辇,形容舆辇的华贵。《云芨七签》作金辇正立从玉舆。[5]郁郁:喻佳气。窈窈:比喻幽静。真人墟:指真人神仙住过的地方。[6]踌躇:犹豫不决的意思。[7]臭帑如:犹如堵塞漏孔的败絮。此句是当时道家看破红尘,脱世离俗思想的体现。

              隐来元神当潇洒,道人功夫总不差,觉来披风抖八面,驾得金丹化飞霞,圣人思想拙代巧,诵经读典悟觉下,未炼还丹何踌躇,原想争先不甘下。   


  五行相推返归一[1],三五合气九九节[2],可用隐地回天术[3],伏牛幽阙罗品列[4]。

              [1]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者。相推: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五行相推,也即相生相成之规律。返归一:自一而起,到十而终,终则复始,仍返归一。[2]三五合气:《玄妙经》云:“三五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元气,故曰三五。”九九节:谓九转之火候。《参同契》曰:“三五号一,天地至精”,“一九之数,终而复始”,也是此意。[3]隐地回天术:《云芨七签》谓“九宫中有隐遁变化之法”,隐地即转坤术,回天即旋乾术。[4]伏牛:为肾之象:幽阙:两肾相对如门阙之意。罗品列:罗列品类,无所不包。

              五地相推,演化万物,要想主动,抱元守一,三五与一,天地至精,三才五行,九九归真,周而复始,此数相应。地二生火,隐地天成,用七勿争,行满九宫,牛车虽缓,九返长行,命门双开,真药上品。

              三明出于生死际[1],洞房灵象斗日月[2],父曰泥丸母雌一[3],三光焕照入子室[4],能存玄真[5]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1]三明:《云芨七签》谓“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华。生死际:为阴阳生死之际畔。[2]洞房:两眉间入二寸。灵象:存三光于洞房,则灵象自现。斗日月:斗即北斗。天以斗为机,而转运其气化;人以心为机,而运用其精神。心之灵寄于脑,故洞房为养育灵气之室。天之斗星是其象,人之日月(两目)列其旁。[3]泥丸:位于巅顶午宫而居于阳极之地,为父道。雌一:位于海底子位而居于阴极之所,为母道。脾长章第十五“道父道母相对望,师父师母丹玄乡”也即此意。[4]三光:即上面所谓的日、月、星三明。子:指学道之人。室:即房室。子室即吾身之房室。[5]能存玄真:即存思真玄之道术,关键在于精神毫不丧失。

              三光更替,总是在晨昏之际,三花聚顶,不离生死作基,人们修来总是想将精气神汇于洞房,以促生生之化,却要明白其中生死之道难证,玄象灵现,如天地争晖,母受父真,三光自能聚而成子,若将玄中事物存之不去,非虚非妄,则稳操精神化玄真之柄。   


  高奔日月吾上道[1],郁仪结磷[2]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3],可以回颜填血脑[4]。口衔灵芝携五星[5],腰带虎录佩金当[6],驾焱接生宴东蒙[7]。

              [1]高奔:上升意。高奔日月谓日至晦朔之间,合壁之后,乃出于地而高奔于天。喻修丹之法,将吾身之日月伏藏于气,俟一阳来复,然后上升运行。吾上道:言此为仙家至上之道。[2]郁仪:日之光华。结磷:月之结彩。《石函记》所谓有“太阳郁仪之光,结磷生明”。[3]玉清虚无老:居于玉清三境的虚无太上老君。[4]回颜填血脑:意为回颜返少,益血益精。[5]灵芝:喻神丹。《云芨七签》作灵芒。五星:即五行。[6]虎录:即虎符。金当:金石之间。[7]驾焱接生:意谓昆仑居于西,为仙灵之所居。而天下东行之山皆接续昆仑而生出。东蒙:东海之神岛,如蓬莱之类。

              日月高奔,用其象征水火既济,日光月华,彼此相存中有天道。玄中拜见太上圣祖,阴阳同行年龄必返少。神修金丹不可不知,元神口含神丹推五行,腰佩虎符生死权柄,聚散均由我元神行,汇满真机金石门。从此受录蓬莱中。   


  玄元上一魂魄炼[1],一之为物叵[2]卒见,须得至真乃顾眄[3],至忌死气诸秽贱[4],六神合集虚中宴[5]。

              [1]玄:幽远意。元:庞大意。上:尊崇意。一:伊始意。魂魄炼:烹炼木魂金魄阴阳二神,使其两相交合。[2]一之为物:指先天一气之为物。叵:不,不可。《参同契》谓“一者以掩闭,世人莫知之”。[3]乃顾眄:眄者微视意,意为密顾微眄之谓。[4]至忌死气:不吉之气。《翠虚篇》所谓“莫近邱坟秽污田,更嫌战地产人眼”即其意。秽贱:诸秽贱浊恶之物。[5]六神:身中三阴三阳之神。虚中宴:宴息而不妄动。

              田中耕耘,当适应天地节气,不可违气而用,魂魄合炼,当知玄中以象引药须分清万物生成有显隐,太乙成形赖常理,四象自合真意生在前。元神最怕秽贱浊恶之事物,古人深知此理,故有戒条往后世下传。太乙既得以生成,真机即得以统领,号令天下(身)有神通,内外精华显六种,所以说六种神通的控制权柄都集中在元神一身,却又分布于各神的职责之中。未聚太乙于虚空,空想神通不得生。即使有人神未炼而神通显,其缘由无非是替换附体未能自生于道源。

              结珠[1]固精养神根,玉氏金龠常完坚[2],闭口屈舌[3]食胎津,使人遂炼获飞仙。

              [1]结珠:原意作结丹,此引伸为保养元气。[2]玉氏:即钥匙。金钥:即金锁。完坚:藏闭完密,不使走失。[3]屈舌:即屈伏其舌。

              结丹是固精养神提供给性命一个能量渠道,这个渠道是由玄窍来完成,金锁就象天关,玉钥匙以譬喻身中精华,所以说太乙元神绝非常在红尘中缠绕的识心。炼神的天时,地利,人和要靠恩师导引,应当很谨慎。玉液还丹不可少,羽化飞升玉为妙,闭口屈舌有作用,水火既济生胎津,玄中事情入玄牝,生成常物填空铛,有无自此能相入,眼见还将雌雄运。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蓄气以成真,黄童[1]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2]。字曰真人巾金巾[3],负甲持符开七门[4],火兵符图备灵关[5],前仰后卑高下陈[6]。

              [1]黄童:即黄庭真人。[2]赤丹文:即金丹之文。[3]巾金巾:戴金色的头巾。[4]负甲:身负盔甲以护体。持符:手持符节以示信念。七门:七窍之门户。[5]火兵:喻心神。符图:喻脾神。备灵关:主宰周身之神灵关窍。[6]前仰:意指前阳之部分。后卑:指后阴之部分。高下陈:陈列于上下。

              成仙了道之人,并非以神奇异卓而显现,只是以善积精华,巧化万物之气而成真。来自于中黄的元神之音实在是难闻其妙,一旦观其音,就如睹玉书阅绛简而彻解丹学精微,这是难得的隐传阳会之机。

              此神修之机不难明白,修至此,则真人戴金巾,以示权贵,负甲胃以展兵威,持符录以传天命。七窍开合,不再是便宜之事,而是由真意识主之,此真意识是黄庭之中运动的元神之意思。修至此,则处处灵关玄窍无不被元神之兵持符图应持把握,所以修至无为时,当知前者仰尊,后者卑谦。前者是主是元神,所以应当仰视尊从,后者是识神当卑下谦让,自然得以优厚之遇,而显无不为的结果,此高下之布置应当是仙人的基本要求。

              执剑百丈舞锦幡[1],十绝盘空扇纷纭[2],火铃冠霄队落烟[3],安在黄阙[4]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1]执剑:丹法以神为火为兵,以气为剑。执剑即执守其气。百丈:形容行之长远。锦幡:指五行五彩之锦旗。[2]十绝:数自一起,至十而绝,绝又复起意。比喻运火之法,其数至九而极,至十则绝处又逢生。空:指盘桓于太空。扇:吹扬意。纷纭:往来不一意。[3]火铃:喻心之象。元霄:冠霄:冠戴之于天。队:群队之意。落烟:烟霞之落。喻目光内照。[4]黄阙:即两眉间。[5]实是根:实是根本之义。

              豪气干云,尤如元神持剑行空,彩光不绝,如同锦幡飞舞,落落无所着意处,就象十窍开合全不由己,似另有人持扇伺火,此是不炼而炼。号令响应时,如金铃响彻霄汉,元神一呼,利兵云集,队冠如烟,化气之妙在太乙。这时的控制信号都在两眉之间的天目发出。此种对仙家道人的存在描述,实在是根本之说,而非枝叶般的轻描淡写。   


  紫清[1]上皇大道君,太玄太和[2]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入天驾玉轮[3],昼夜七日思勿瞑,果能修之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4],是由精诚亦由专[5],内守坚固真之真[6],虚中恬淡[7]自致神。

              [1]紫清:紫为水火相合之色,清者纯一不杂之意,紫清即三清之境。[2]太玄太和:指初始之元气。[3]玉轮:喻车辇之珍贵。[4]非自然:炼气保精,始于有为,以修其命,并非寂然无为。[5]精诚:抱元守一,养志存神,须是精诚所致。亦由专:专一不离。[6]内守坚固:内守三元,不使泄漏。真之真:谓真中之至真妙道。[7]虚中恬淡:虚静之中,加之恬淡无为。

              三清圣境之道君,广施玄元一气化生于万物万事,我等得先天元性入体,即备元神元精,此中恩赐,扶持我等修真了道,成仙登大罗,飞升转乾坤。如果真能修至七日思之无瞑昏,则证明可修之与天齐寿。修行非不是仅靠炼功积能就能达到契合自然之目的,既要求精一诚挚,又要求专心志至,这样方能达到调动深层次的精华进行修炼。显态不争,虚无态形成后的无疑和不争,恬淡忘我,自然能够不神而神。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1],臭乱神明胎气零[2],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靡[3]倾,何不食气太和精[4],故能不死入黄宁[5]。

              [1]五味:指食物类的口味。外美:其味腴美。邪魔腥:腥膻之物是为邪魔之味。[2]零:零落之意。[3]忽:轻忽意。靡:坡靡意。[4]太和精:吾身太和之气。[5]黄宁:即黄庭。

              百谷的生成都是土地的精华凝聚所至,其味美在外,邪魔之腥气却藏之于内。因为地为阴气所成,阳性的食物必然会饱含阴中的精华,其活动性的邪魔即深含其中。所以太上圣祖曾曰:三尸在谷中,谷类中稻米尤甚,麦无虫。体内神明最忌三尸九虫,其扰乱体内系统的协调,使人聚气成胎时零乱不堪。伤魂散魄,使人四象无法聚拢。要问其原由起于何处,魂魄之中无善根,元性之内少神通。赶快用太乙之真气调动太和之元精,再去还原出太乙元神。这种修炼结果,能够得长生久视之道而永驻黄庭,控制生死。   


  心典[1]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2]道德行,清洁善气自明光[3],坐起吾俱共栋梁[4],昼日耀景暮闭藏[5],通利华精[6]调阴阳。

              [1]典:即主。心为一身之主,为五藏之王。[2]念之:存念于心之意。[3]自明光:《庄子》所谓“虚室生白”即为此意。[4]坐起:即行住坐卧。共栋梁:如共栋梁不可动移。[5]昼日耀景:神气昼日能见景象。暮闭藏:暮夜则闭藏于内。邵康节曰:“天之神发乎日,人之神发乎目。”《关尹子》曰:“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6]华精:即精华之气。

              心是生命的主宰,也是内藏的主导者。心的阳性活动是支持全身血脉的运动,负责全身细胞的供氧。在阴性活动中,心是思维的根据,心理运动的枢纽,所以在阴阳两方面都主导出君位的不可否定性。心的活动以道德行之,则从阴性制理了阳性之元气,清洁自然,光明自显。起居坐卧心中元神与识神共理天下,白天显得光辉景长,不好把握,到了晚上又闭关藏琐,使人未能达及梦中修炼而平衡阴阳,所以真正的修炼要通达心中所藏精华——元神,让她去调合阴阳,日夜兼修。   


  经历六合隐卯酉[1],两肾之神[2]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3],知雄守雌[4]可无老,知白见黑[5]急自守。

              [1]六合:天地四方之意。隐:藏伏之阴。卯酉:十二时辰中的两个时辰。丹法大小周天中把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来比喻一个周天过程。《金丹四百字补注》云:“金丹火候,自子以后,六时为阳;自午以后,六时为阴。至于亥、子之交,一阳来复,名为冬至。卯酉之月,木金气旺,法当沐浴。”隐卯酉即至卯酉之时当隐伏沐浴之意。[2]两肾之神:肾为水藏,其神为玄冥,主藏精气。[3]转降:转运、升降之意,适:即调适。斗:在天为北斗,在人比喻心神。初九:每卦之象有六爻,第一爻为阳奇(一)者,谓之初九。[4]知雄守雌:雄即禽父,雌即禽母,亦喻阴阳。阳动而阴静,欲知雄阳运动之功当先守雌阴静伏之法。[5]知白见黑:白者光明,黑者暗晦,见即视意。《参同契》谓:“白者金精,黑者水基。”又曰:“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此为《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之意的发挥。

              经历过了和合四象贯通阴阳,打通中脉以后,四方之气,八卦之光加上乾坤的沟通,黄庭之功行方显园满。人心历验当在平常之中,隐于卯西之时,抓住未变之机,激化之前多沐浴。

              总的说来,卯西是在平滑过度之中的时刻,子午为激化之时,人心当落在前者归于隐化。人的寿命长短,很重要的一个器官就是肾气的强弱及调谐,真精之动由玄冥转化,升降要象北斗的运转一样,一阳是来复,由足底而起,灵蛇起舞,源于北极,进退自有斗柄旋转之道气左右,莫要动凡心操此权柄。知道阳性的药物起动之源来自于肾,却守住控制她的元神。知道古人所言各种功象所显现的含义,一旦见到自己修炼中玄景的变化,却一定要谨守其要。明白此变化来自于阴阳的对应,守住了雌,雌会以静伏雄,所以要在炼丹自始至终清静无为。   


  肝气郁勃清且长[1],罗列六腑生三光[2]。心精意专内不倾[3],上合三焦下玉浆[4]。玄液云行去臭香[5],治荡发齿[6]炼五方。取津玄膺[7]入明堂,下溉喉咙[8]神明通。

              [1]肝气郁勃:肝属木,木性条达;时在春,生发万物。故肝气舒畅,郁郁葱葱,生气蓬勃。清且长:其气清新而久长。[2]罗列六腑:肝主周身之气,肝气能贯彻于周身,周行于六腑(五藏)。生三光:肝气畅达,能使呼吸协调,耳目聪明,如日、月、星三光,得其气而生明。[3]心精意专:心主的精神,意趣专一无妄。内不倾:五内安闲而无倾覆之虑。[4]三焦:为六腑之一,有名而无形,实即指人身上、中、下三部之义。玉浆:即玉液金浆,比喻精气、津液等人身之宝类。[5]玄液:指肾中之真水。云行:如云气流行。臭香:香喻气:臭香即臭恶之邪气。[6]治荡发齿:激荡修治之功,外至唇齿毛发,内及五行五藏。[7]取津:津即要津,指济渡处,犹如要道、要路。取津即取道之意。玄膺:在舌根之下,喉咙之上,气液皆从此上下出入。[8]下溉喉咙:阴阳之气取道于玄膺,上养明堂七窍九宫,下溉喉咙重阁之下的二气五藏,以促灵根生机。

              肝气青龙魂中藏,心液元神合生阳,腑地化炎要翠绿,木引水气称玉浆。真精一动破百秽,首调牙齿及五藏,津下玄膺水火济,明堂生辉白雪扬,精滋重楼神明显,换来性命造化场。

              坐侍华盖游贵京[1],飘飘三帝席清凉[2],五色云气纷青葱[3],闭目内眄[4]自相望。使诸心神还自崇[5],七玄英华开命门[6],通利天道存玄根[7]。

              [1]华盖:肺谓之五藏之华盖,首面之华盖乃是眉。《天中章第六》所谓“眉号华盖覆明珠”。贵京:即玉京,在人身中如明堂、洞房及上丹田诸宫之泛称。[2]飘飘:风动摇物之象。三帝:喻三丹田之神君。席清凉:指坐席清闲凉爽而无烦忧。[3]五色云气:喻五藏的真气。纷青葱:如青葱之浅青色。[4]闭目内眄:返观内照意:炼丹家凡行功之际,两目本是半垂帘,不可全闭。而闭目内眄之法,亦有时用之,则藏腑历历相望如烛照,这是炼丹家的玄秘,关键在于修炼的口诀。如《翠虚篇》有谓“握拳闭目守流珠,这个原来是入途”即是此意。[5]使诸心神:《云芨七签》作使心诸神,还自崇:意心神统御全身诸神,最为尊崇。[6]七玄:即七窍。英华:指精华。命门,指两肾之间;又脐中亦谓命门,如《外景经老子章第一》谓“后有幽阙前命门”即是此意。[7]天道:人身周天之道路。玄根:即指人生先天之肾本也。

              肝开窍于目,眉曰华盖,目视有两类,阳观阴视。开目而视为见阳,闭目而视为知阴。人生难得见之物,阳气一足,阳神秘被激出,见所未见称之为贵,能见自己受邀于三帝,席于清凉世界,五色云气之中,此时返观内照则能正补于内,“望”者,旺也。用玄象补性命还需自尊自崇元神为主导,丹道周天的开启(大周天),需要七窍配合恰当,不可妄用,脐门一开,神阙不空,前后洞启,玄根在此深植,天道不远矣。

              百二十年犹可还[1],过此守道诚甚难[2],唯待九转八琼[3]丹,要复精思存七元[4],日月之华却老残[5],肝气周流终无端[6]。

              [1]犹可还:仍然可以返老还童。[2]诚甚难:《云芨七签》作诚独难。[3]九转:烹炼火候之度。八琼:身外之物指朱砂、雄黄、空青、云母、雌黄、戎盐、硝石之类,而内丹之八琼,指真一之水,即还丹之玉液。[4]要复:欲要复其真元。精思:思存、存念之谓。七元:即人身之七窍,或指二气五行亦是。[5]却老残:《云芨七签》作救老残。[6]终无端: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盖春为四时之首,肝为生发之源也。

              生化之机旺盛莫如木者。下种、迁插、稼接,生生之法非限于一类,所以木气的运用对修炼中的返老还童作用很重要。哪怕你已近一百二十岁,返老还童尤可言之,过此甚难,因一百二十为人生的大劫返,人生在此前未修则至此无新的细胞置换。所以圣祖曰:人开窍需一百年,即细胞不竟,智慧难圆,既要长生久视,又要开窍达慧,实在难,唯有及早修出饱含地、水、火、风、空、日、月、星辰这八气精华的九转金丹,方能保证既能长生,又能开窍(久视)。

              人只要精一抱元,守好七窍,木气的自然发挥就可以使人常保年青,使日月也会为之显出残老,这都是人之元灵在东王公那里有此一株灵源花树,得生生之机的人就知修炼中借形御形,无心而有真意。   


  肺之为气三焦[1]起,视听幽冥候童子[2],调理五华精发齿[3],三十六咽玉池[4]里,开通百脉血液始。

              [1]三焦:指人身上、中、下三部之处,上焦为膻中而上;中焦为膻中而下,脐而上之部位;下焦为脐以下,《难经》所谓有名无形者是也。[2]幽冥:指下元幽暗之处。童子:喻肾中真气。[3]五华:指五藏之精华。《上有章第二》“灌溉五华植灵根”亦为此意。精发齿:牙齿与头发都变得更为精粹无比。[4]三十六咽:咽喻升降意。一年七十二候,阳升阴降各三十六候,为一周天。比喻人生同于天地,亦有周天造化之象,而又注意于数息咽津合于天数。玉池:即太和宫,指口。《口为章第三》曰“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是也。

              肺之为气来于虚空,也必然能够还化于虚空,因此肺之主气可以通行三焦(三焦有名无形为虚)。当修炼者调气养神,视听皆收入体内杳冥之处时,则可以使肺之所藏之魄引动肾中元精真气,达到调理五藏精华,使牙齿和头发都显得异于常态。此时的肾气由肺魄所引动化生为水滋润周身,要冷要暖皆可随意(中黄),更应该常将玄膺之处的可控水(金津玉液)用一定数目纳入到玉池之中,以沟通有形和无形之间的联系,这样血脉自然充足而无阻滞。

              颜色生光金玉泽[1],齿坚发黑不知白[2],存此真神勿落落[3],常忆紫宫有坐席[4],众神合会转相索[5]。

              [1]金玉泽:颜色光泽有如金玉之润泽。[2]不知白:不知有垂白之年。[3]真神:指真气、元神。勿落落:勿使其落落难合之意。[4]忆:即思、念之意。紫宫:即紫极之宫,为元神之所居。有坐席:安坐于本宫之席位,意喻神守于斯。[5]转相索:相互辗转连环,相索而不散乱。

              肺开窍于皮毛,其脉开通者皮肤自然光泽如金玉,金能生水,肺脉通则肾水旺,因此肾水所主的齿、发自然坚固和黝黑。此时的效果都是由阴神所至,当首先重视其作用,不能落而忘返。肺魄是人生存中的阴性物质存储地,固当知雄守雌,常常回忆一下使玄宫(脑)有其席位,到了众神会聚玄宫时(金丹孕育之时),还将要再进一步地挖掘这个宝库。   


  隐藏华盖[1]看天舍,朝拜太阳[2]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3],脾神还归[4]是胃家。耿养灵根不复枯[5],闭塞命门保玉都[6],万神方酢寿有馀[7],是为脾建[8]在中宫。

              [1]隐藏华盖:此处之华盖指肺不指眉。《肺部章第九》“肺部之宫似华盖”是也。天有华盖十六星覆于北极之上,人有肺藏居于膈上而心君隐藏其下,亦如华盖所覆之象。[2]朝拜太阳:心君属离火,以喻太阳。诸藏腑在心下,犹如人之朝拜太阳之光辉。[3]明神八威:心主一身之神,肝有八面之威,木火通明,心静则神明,肝正则神威。正辟邪:诸般邪伪皆得以辟除。[4]脾神还归: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相互表里,一升一降,脾神与胃气还归协力,则水谷运化而无留滞矣。[5]灵根:此指脾肾而言,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真乃人生养之灵根也。也有指心肾者,以心为神根,肾为精根,得元气养之则灵也。《上有章第二》“灌溉五华植灵根”即为后者之意。不复枯:存养脾肾之根本,则诸藏自不复枯槁。[6]命门:此指七节之旁,两肾之间的生命之门。玉都:指下元之所,漏泄之处。[7]万神:指上中下三部诸神灵。方酢:作酬酢、应酬意。寿有馀:延年益寿之意。[8]脾建:指脾神之建树。

              天性在人,人心在机,心藏于华盖之下,却役使大脑应付常情。所以收心于华盖之下,定情于天性之内,则常享人天之乐,故曰知心(太阳)乐相呼,知己在于明心。

              神明来自于心清净,能显八面之威风,采八卦之光来照亮中堂,所以说“心情一好,脾胃就开”。脾胃居中黄,是调谐先天和后天基础的基本藏器,要从心至胃,从胃至肾,有肾强,则有命旺。

              人之灵根——肾要想不枯竭,只有谨守命门开阖,打通神阙保玉身,使先天通道“脐”再次沟通天地,方能保证自身园融无碍,得(德)不至损,体内所有细胞的信息得以长养不竭,生生不息,永远不会有衰减亡失的到来,这都是将中宫之用相当重视所形成,所以脾神字魂停,因为黄庭中脉相对静止,阳性物质的魂入中黄为静。

              五藏六腑神明王[1],上合天门[2]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3],外方内圆[4]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5],脾救七窍去不祥[6],日月列布[7]设阴阳。

              [1]神明王:心为神明之主,五藏六腑之王。[2]上合天门:天门指泥丸、天庭、黄阙诸宫;因神藏于脑而魂寓于目,神明上合于天门诸宫,而入居于明堂等所。[3]守雌存雄:雌雄只是阴阳,详见《经历章第三十二》“知雄守雌可无老”意。顶三光:顶指头顶,顶颠:三光外指日、月、星之光,内指临炉炼丹,至一阳萌动而虚室生白之光。[4]外方内圆:《关尹子》云:“圆尔道兮方尔德”。孙思邈亦谓“行欲方而智欲圆”。指修炼之道,外行当方正,内智宜圆活。[5]骨青:骨表如木而强。筋赤:筋赤如火而刚。髓如霜:髓白如霜而厚。[6]脾救七窍:救指救护。脾土之气,通达于内外藏腑七窍,真元得其护助。去不祥:辟除不祥乖戾之气。[7]日月列布:阴阳二气左升右降,犹如天之日月有阴阳之别。

              心在性命之中的主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修炼之中当重隐藏在华盖之下的事物。因为心能上开天门,入主明堂,将整个大脑的开发控制在元神手中。由于元神是隐性的运动物质,所以修炼重隐守隐,即守雌,知显悟显但不执着于显称之为存雄,以此为常,则得道性多助,天人一体聚三光就不难。元神在道为园,我心入德为方,采四方之气,修四方之德,走四方之路,吃四方之苦,都是元神在道中主之。以虚御实则五藏真圆,经脉旺盛。骨本由肾主,气象为黑却显青,为生木之象,肝主筋为青象却显赤气,为得心气;肝肾交为木保水,心肝合(筋赤)为阴(元神)抱阳(魂),故而骨髓如霜(外青内白,即阴抱阳)以上讲的都是内景所视的结果,并非解剖学的结论。抓中间带两头,中黄调七窍,这就是“反之则道动。”

              两神相会化玉浆[1],淡然无味天人粮[2],孑丹进馔肴正黄[3],乃曰琅膏及玉霜[4]。太上隐环八素琼[5],溉益八液肾受精[6],伏于太阴见我形[7],阳风三材出始青[8]。

              [1]两神相会:两神指阴阳二气之神。《参同契》谓:“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即是讲的阴阳日月二气之神内外交光,上下会合之意。化玉浆:化为玉液金浆。[2]天人粮:玉液金浆虽然淡泊无味,却可回生却老。为天然之食粮。[3]孑丹:喻心神。进馔肴:如食饮之肴馔。正内:指中黄宫。[4]琅膏:如琅干之膏泽。玉霜:似金玉之霜露。[5]太上:极上之处。隐环:指肺管重楼十二环。八素琼:人身八方清素之精气。[6]溉益八液:谓八素之气化为八液。胃藏精,为肾精受益。[7]太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见我形:指肾气形现于丹田。[8]阳风:指肾中真元之气。三材:即指三玄、三关、皆喻三丹田之处。出始青:肝之色为青,东方甲木为四时之始;谓始出于肝木之气。

              阴神和阳神相会,是调动体内有形物质的基本动力。阴阳合,万事兴。有此一合,则水火既济,龙虎伏,大药行,这时产生的物质在体内运动,实际上却是通过玄窍提供给体外元神使用。此即天人粮的来历,其色淡无味却大有用处。

              孤单之元神进出均有玄象,其肴如黄芽生于海底,其形如琅膏(美泽可塑),其动如雪霜(阳洁阴纯)。阳生于下而阴落于上。太上隐于八卦之外,却提供给人高层次生命系统所需的营养。从体外到体内化作肾气藏于水中以利肾精的丰满。

              太阴是太上之圣位,古人不传此妙,吾今言之,众位当审慎。手太阴肺藏魄,乃阴神之根基,足太阴脾经藏意,是后天意识依托,两者皆属阴,抓住其修炼,照见真我并不困难。肾中之阳一动,肾气如风,片刻即出三关,得三才,聚三宝,成三清。青,清也。只有至此,方能长居仙位,以东方喻之,即青如固也。

              恍惚之间[1]至清灵,戏于飚台见赤生[2],逸域熙真[3]养华荣,内眄[4]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5]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6],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7]下虎章。

              [1]恍惚之间:恍惚者,不清晰。此言阳气将动而尚未分明之时,邵康节所谓“恍惚阴阳初变化”之意。[2]戏:游戏之意。飚台:喻至高之所。赤生:赤为火气。赤生言真气之生。[3]逸城:安逸貌。熙真:和熙态。[4]内眄:即内视。《云芨七签》作内盼。[5]三气:上、中、下三元之气。徘徊:来回不进。《周易参同契》有“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也是此意。[6]隐龙遁芝:龙者神之谓,隐龙即藏其神;芝喻气,遁芝即伏其气。云琅英:真气内运,金玉之液自成。[7]玄玄:玄玄之妙道。《道德经》所谓“玄之又玄”之意。

              修炼中恍惚之间就象来到清静的灵台之上,游戏之间看到了自己修炼出的真身赤条如婴,生机盎然,逍遥的领域无拘束,和熙阳光(德性)之下养颐自己的精华得以荣满。内视之中却需静观默炼不显后天六贼,方能调炼出五神之形体(阴、阳、元、圣、玉五神),上中下三个丹田之真气循环往复得自于五神之光明的协调。

              神视之不见曰隐,到后来连真气的运行也不知到哪儿去了,此时此样的修炼结果,是天作自然,精华物质得以形成循环,使身体内所有细胞自动滋养生化,上有玄中恩师,中有玄中元神,下才有识神合于天道日通灵,此时之作即为全真,令佩虎章有权柄。   


  沐浴盛洁弃肥熏[1],入室东向诵玉篇[2],约得万遍义自鲜[3],散发[4]无欲以长存。五味皆去正气还,夷心寂闷[5]无烦冤,遍数已毕体神清[6],黄华玉女[7]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8]。

              [1]沐浴盛洁:沐浴即灌头洗澡;盛洁为盛服斋戒。肥熏:肥腻、浊恶之味。[2]玉篇:即指《黄庭经》。[3]鲜:同见。[4]散发:专心致志,无暇栉沐,即无为意。[5]夷心寂闷:平其心志,解其郁闷。[6]体神清:四体清宁而神气明畅。[7]黄华玉女:喻黄庭真人、玉女阴神。[8]真人、六丁:即指黄庭真人和玉女阴神。

              修中常洗心,如日作沐浴。常避荤浊,能内洁外净。常于修炼中面朝东方持颂《黄庭》,读至万遍,其中内涵自己也就能作出正确修炼的配合与理解来。发无思绪,散去则无欲无求自然得长生久视之法。不贪五味,正气自然立起,平心静气,即使独处孤修,也无烦恼和反复怀疑。颂经遍数达到如此,则性命皆清静自然了。此时体内的阴性物质的精华就会在中黄显现而成阴教阳会之主,体内的元神也就会驱使六丁(六贼),不仅不会为其所害,反而要反其道而用之以调性命。

              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纽[1]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审授告三官[2],勿令七祖受冥患[3],太上微玄致神仙,不死之道此其文。

              [1]云锦凤罗:即华美的锦帛。金纽:金色纽结。[2]三官:即三才之神。[3]受冥患:在冥界遭受忧患。

              过去修道求真有很多规仪和约束。现在时代不同了,传授真机的方法不一样,修炼者所把握的方式也不应完全泥于古人。古人对先圣是很尊重的。圣书每读四遍就要四拜叩头以谢太上正传之恩,还应当再拜玉皇大帝,接着北向拜谒北辰诸路神仙。至此,阅读黄庭内经才能得到玄中各路恩师的支持而显得通畅明了。

              传授者如同恩师,受传者当海誓山盟以显其志。盛装华服以示慎重,挽髻如纽如同加持灌顶,以代替过去割头发以明誓言的习俗,这样可以保证肌肤华物的完整,登山觅野在无人之处歃血为誓,书中的真实方可奉告。

              传得审慎授业合于道性者必能通达天、地、人三域,得其神祗护佑,千万不可妄传非人,轻则隐中七祖在冥域受忧患。太上之道微妙玄通能够使人修至神仙境地,长生久视的方法也都在文章之中。   


  老子闲居作七言,解脱[1]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2]。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3],审能修之可长存。

              [1]解脱:解脱,阐述。[2]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意与《内景经上有章第二》同,说明黄庭(下黄庭)在人身中的位置在两肾之前,脐轮之后。廖蝉辉所谓“前对脐轮后对肾,中央有个真金鼎”,即是此意。[3]灵根:喻人身根本,见《内景经上有章第二》。

              老与子为阴阳之谐意,古人托老子作文章皆喻修炼不可泥于俗套,只可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人之修炼不可以不对自身的生理解剖有一点明白。要明白,但不是全来自于学习,而是有一半要来自于玄界之师的传授。否则,极易为俗念所扰而摆脱不了认识上的习惯。因为人体有关解剖上生动的有机部分是从常态了解不周全的,要借助于玄界的帮助。所以修炼不能执着。

              人的存在分成身形和诸神,也就是常说的:心、神、性、形、身这五种基本划分。身体内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命门,后有幽阙,此乃四象和合之地,虚空凝象之所,阴阳交换之域。人的感觉在上,作用却在下,枢纽在上,基础在下。所以将呼吸导于丹田,肾水返于虚窍而养先天,长生久视就并不困难。

              黄庭中人衣赤衣[1],关门壮龠合两扉[2],幽阙侠之[3]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

              [1]衣赤衣:谓黄庭真人赤色服裳,比喻丹胎之象。因黄庭为中土,赤衣喻火色,火土合德,子母相一而成其丹胎。[2]关门:指黄庭四周的关窍。壮:指锁钥,壮即坚固其锁钥。合而扉:关闭黄庭之门。[3]幽阙侠之:黄庭侠安居于两肾幽阙之间,无倾覆之虑。

              黄庭是炼神之所,神乃南方之精,所以说穿着红色的衣裳,命门两扉紧闭,幽阙于上直通心脑,其高在于念念不离,其巍在昆仑之主。精神、微妙均在黄庭之中所化生,由气主参,介于其中,此曰聚丹。可见金丹非命体精华单凝,而是性命合用之子,此子生成之要当于以后各章中逐一演出。   


  玉池清水上生肥[1],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衣朱衣[2],田下三寸[3]神所居,中外相距[4]重闭之,神庐之中当修理[5]。玄膺[6]气管受精符。急固子精[7]以自持。

              [1]肥:旺盛、充沛之意。[2]中池:指心田,也即中丹田。有士:指心脾之神,衣朱衣:心脾属火土,其色见赤。[3]田下三寸:中田上下各三寸,则为上下丹田。[4]相距:即相连。中外:即上下。[5]神庐:即心田,所谓身为气之庐,心为神之庐,当修理:炼养之道即在谓和神气,使之往来于玄窍,而返还于丹田以成丹胎。[6]玄膺:指舌根之下,肺管之上,为精气出入之处。[7]子精:下元之精华。

              口为玉池,当肾水上行旺盛之时,即无异味为清水,此时肾气壮实,心肾相交则灵根得滋,坚固来自于滋养。人的元神居于丹田,保持心不外驰,内敛精气神,则重在修心,心念之体现在脑,所以要将人脑所存储的信息重新排列与修理,这是解决认识基础的问题。舌根之下为气、精、神交合之所,不可忽略。丹材的产生一靠河车搬运,二靠日积月累地有作,阴阳不可偏废,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精华物质的积储和转化上。纵欲了,则水枯肾竭,不复言生命长久。   


  宅中有士常衣绛[1],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2],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3],保守完坚身受庆[4]。

              [1]宅中有士:身为心之宅,心为神之舍。宅中有士即指心神。常衣绛:心神着赤色之衣。[2]横立长尺:脾长一尺,其形横立于膈下。约其上:约束于胃口之上,即《内景经脾长章第十五》“脾长一尺掩太仓”意。[3]庐间:即庐舍之间,也指一身上下。以自偿:自我补偿亏乏。[4]身受庆:身受长生之喜庆。

              身为神宅,神衣常绛,有无相生,念之能见,驰之无性,臆存黄庭,或立或横,无由根据。尊师导命,守之无恙,气为命本,呼吸补偿。以心调息,交相呼应,性命之学,保守阴根,以阴引阳,神气悠长。   


  方寸之中谨盖藏[1],精神还归老复壮[2]。侠以幽阙流下竟[3],养子玉树[4]令可仗。

              [1]方寸之中:喻心田。谨盖藏:指心神当谨藏而勿外逸。[2]老复壮:衰老者复为青壮之容,意与《内景经上睹章第十六》“三神还精老方壮”同。[3]流下竟:精神并侠两肾之气,前下后上,终而复起,周天环行而无端。[4]玉树:善于养生之人尤如玉树之不凋不残。

              方寸不可乱,精神不可散。不乱要收藏,不散要返朴,所谓常道通玄即是斯为。尽在流下竞自由,紧挟幽阙保真精,有子玉树为真长久,故可依仗。

              至道不烦无旁午[1],灵台通天临中野[2],方寸之中至关下[3],玉房之中神门户[4],皆是公子[5]教我者。

              [1]旁午:一纵一横或纵横四出多歧之意。[2]灵台:指心。通天:通于头巅。中野:指以黄庭土位为中心的人身藏腑百骸。[3]至关下:上自天关下至地关,心神无不至往。[4]玉房:即上丹田洞房。神户往来之门户。[5]公子:古之真人、至人。

              修道最忌干扰,旁若无物心不烦则能至真清静,心能通天,并不是靠凡念,是靠心中之灵进入黄庭之后方能驰骋四野,由身内至身外。上至明堂方寸中,下至关下玄牝中,育成真神入门户,都是玄中恩师引,此师为公既为尊,亦为众人身中子,由此不见古人来,顾盼已是佛道身。   


  明堂四达海源[1],真人孑丹[2]当吾前,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3]。

              [1]明堂:两眉之间却入一寸之地,为上丹田之中宫。四达:明堂中宫如王者之堂,通达于四海八方。法海源:如道法之海源。[2]真人:指真气。孑丹:即元神。[3]昆仑:喻脑海为身百骸之巅。《参同契》谓“胆理脑,定升玄。”脑足则髓满,诸藏腑百骸无不足矣。

              法海源无穷,不修元神就不见根,明堂育婴光四达,敛来真阳当吾前,三关之中虽然精气深,但却微妙,要思修长生久视之道,必须真精重返黄金室,送返元神入中堂,达乾坤,其位置当在人之昆仑作用,真精擒元神,合来作元婴,要知未来成功否?仔细修心修德缘。

              绛宫重楼十二级[1],宫室之中五气集,赤城之子中池[2]立,下有长城玄谷邑[3]。

              [1]绛宫:指心田。重楼:即喉管。十二级:喉管有十二环,居于心肺之上,如重重楼阁之象。[2]赤诚:心为神舍,如城垣之象。赤城之子即喻心神。中池:也即中丹田。[3]长城:小肠有九盘十二曲,俨如长城。玄谷邑:喻膀胱。膀胱居于藏腑之下,最为玄远,虚空无物如谷,能容纳水气如邑。意与《内景经琼室章第二十一》“长谷玄乡绕郊邑”同。

              心藏重楼旁,十二级合周天之数,八卦之光由心集,五气纳入灵宫中,先天元灵立于中田生于中池,靠的却是下田的真精辅助和魂魄的吸引效应,所以性命不可偏废,两者不可单修,先明阴阳之理,再握天地之机方能成为可能。   


  长生至慎房中急[1],弃捐淫欲专守精[2],寸田尺宅[3]可理生,系子长留[4]心安宁。观志游神三奇灵[5],闲暇无事心太平[6]。

              [1]房中急:见《内景经琼室章第二十一》注[5]。[2]专守精:抛弃淫欲之事而专一保守精气。[3]寸田:三丹田之处均为方圆一寸之地。尺宅:人面一尺见方。《内景经琼室章》谓“外应尺宅气色芳”也指人体面部之气色。[4]系子:指人心中的元神。长留:心念长存于修道。[5]观志:意之所存谓之志,又《内经》谓“肾藏志”。游神:神游于丹田。三奇灵:三丹田中之精气神。[6]心太平:心君泰然安平。

              人之生,源于情,也毁之于情,尤其是情而纵欲,损长久之果更甚,所以当谨慎对待房中之事。人之淫欲一生,下关即丧,不复养神,故长生久视之道当炼元神,炼神首应理好精,丹田理命,五行联性,形成人生的体内外的大循环(大周天),方能使元神此子常系此身,以促命功跟进,否则,即使炼出真神,也一去不复返矣。“观”字之妙要审慎,志气虚立精为本,原来不是凡中物,莫用俗欲驾良驹,只宜游动由神驾,历遍三界显奇灵。心中无是是佛性,念内无事却是真。   


  常存玉房神明达[1],时念太仓[2]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3]谒,闭子神路可长活。

              [1]神明达:神明通达无滞。[2]太仓:《内经》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太仓泛指脾胃。[3]六丁神女:谓阴神玉女。梁丘子注:“服炼气根,存漱五牙之道成,则役使六丁之神也。”

              心中常存玉房之神,修炼方能明达于身内外,时时想到自己不曾饥渴,精神饱满,肠胃自然能够得到调节。调动身体内的阴性物质,平衡人的习惯用阳性(负阴抱阳)的惯性,从而闭合自己的养神炼命的循环通道以达到长生久视。

              正室[1]之中神所居,洗身自理无敢污[2]。历观五藏视节度[3],六腑修治洁如素[4],虚无自然道之故[5]。

              [1]正室:指中田绛宫。[2]洗身自理:洁身修治之意。无敢污:不敢有污浊。《庄子》所谓“必清必静,乃可长生”。[3]视节度:适其节度,不使太过与不及。[4]洁如素:《内景经常念章第二十二》“六腑修治勿令故”。腑者泻而不藏,当使腑气畅行,则其中明洁如纯素而无瑕垢。[5]道之故:此道虚无自然,别无烦难。

              性命不仅仅只是识神的存在,其生命最基础的物质是元神居于心。所以后天识神的一切都要心性行合一,不要欺心,而应洗心而洁心,勿使污染他。五藏为先天元气所藏之地,只可视其节律度数而重微妙悟合,六腑乃后天意气造化之所,当使其内洁外净,素白无瑕,此乃顺应阴阳之道,扶先天净后天,如此可至虚无自然之境。天癸不至,水火不济。后天不生,先天不循。   


  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1]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2],寂寞旷然[3]口不言,恬淡无欲游德园[4],清静香洁玉女存,修德明达道之门[5]。

              [1]垂拱:垂衣拱手,无所作为。[2]虚无之居:至清至静之处,如同上界三清之境。帏间:指帘帏之间,喻目睛之前。[3]寂寞:静寂无声。旷然:淡阔无嗅,安静无为。[4]游德园:身心趋于道德之境地。[5]修德明达:德行明洁豁达。道之门:修道入手门庭。

              物有法则,人有情欲。所以圣人以无事取天下,故自然之事无有烦恼。民以自化,则性、命合谐,其中有两个事物是要处理好的,一个是眼睛,一个是口。眼是神门,视则用神,炼则成神,由玄可达虚无;口是气门,开口真气散,闭口舌炼精。只需常保无欲,则能至上德,常知有情无为用,自能掌握造化之法柄。清纯自然、返朴归真,调动真阴,真阳必然紧跟,德德明已,达道通真。   


  作道优游[1]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2],恬淡[3]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4],长生久视乃飞去。

              [1]作道:即修道。优游:悠悠自得、自由自在之意。[2]性命:即神气。《灵源歌》所谓:“神是性兮气是命”。守虚无:收视听于一身之内,藏神气于五体之中,以清静无为为本。[3]恬淡:即安静无欲之谓。[4]羽翼:飞升、冲举之器具,比喻腾飞之功能本领。扶疏:枝叶茂盛之貌。

              修真达道,则应深居简出,溶于常人,故曰常人不识,其心已经知道性命长久的位置在受到虚无的支持,所以主观上常抱无为,客观上思虑若水,流动不停。如此则“先天”茂盛,元神翼丰,“后天”平衡,丹就仙成,长生久视之道只于此处显现,翱翔于有无尤如闲庭信步,此乃至真之态。

              五行参差[1]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2],谁与共之斗日月[3],抱玉怀珠和子室[4]。子能守一[5]万事毕,子自有之[6]持勿失,即得不死入玄室[7]。

              [1]五地参差:木、火、土、金、水五者有衰旺、生克、制化之不同,不能尽一,但皆出于阴阳一气的变化,这是根本的地方。[2]三五:三指三才,也即人身精气神三品大药;五指五元,也即五藏真元之气。三五合气也即炼丹过程中呼吸的太和节度。要本一:即太和一气之意。[3]斗日月:斗指北斗,在人身喻心;古人以为宇宙以北斗为枢机,转运日月五行;人身以心主为枢机,运动四肢百骸。谁与共之:意为吾人修道当适其自然规律。[4]抱玉怀珠:珠玉喻精气。子室:指丹田、精室。[5]守一:宁心静气,得守其一。[6]子自有之:人身自有珠玉精气。[7]入玄室:入于玄妙的修身之道的堂室。

              五行相生相克本来没有一定的量化关系,所以表现在生存中就参差不齐,造成人的内藏五行的平衡很困难。但是五行之气本来都是本元一气所化生出来的,人的精气神三宝与五藏之气的关系都受制于先天一气。此先天一气表现在身体中就是太乙元神,表现在意识中就是下意识的活动。谁能与其共谐阴阳,同登造化呢?唯有让人的识神返朴归真,先天与后天才能聚化精微,合通玄牝,得珠成子。

              尔人静,子故能守一无他,而太乙先天之气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子故能守一无他,而太乙先天之气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子抱虚无即把握住了调动一切的权柄,所以修炼之中以静伏动,这样,人的先天信号才有可能长久地往来于玄实之间。   


  出日入月[1]是吾道,天七地三[2]回相守,升降进退[3]合乃久,玉石珞珞[4]是吾宝,子自知之何不守。

              [1]出日入月:人体内日月指呼吸;出气为呼喻日而属阳,入气为吸喻月属阴。在宇宙天地,日月往来,生成万物。在吾人身,日月升降可炼就还丹,这是同一道理。[2]天七地三:天七指天之日月五星七政,在人身喻七魄;地三指地之水火土三要,在人身喻三魂。天地得七政三要上下相交而化生成物,人身有三魂七魄往回相守以修炼还丹。[3]升降进退:《周易参同契》谓“阳神日魂,阴神月魄”。故魂魄亦即日月。日月升降、魂魄进退消息,合而为一,久而不离。所以天地因此能长远,人身若能适应天地自然之规律,亦能求得长生。[4]玉石珞珞:珞指璎珞,为金石玉宝精制而成;喻金丹之道如珞珞玉石之至宝。《悟真篇》曰:“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亦即明言养生之道的重要。

              人从阳性的环境中走出来,返回到清静无为的状态中,这就是我等追求的根本——道。在天为元神,在地为识神,所以修炼中意识分配比例的调节直接关系到成败问题。先天意识以七分投入对待,而后天识神当以静守天地变化为要。

              升与降,进和退,其中很多关口都要以先天为准去办。其实,此玉石乃先天冶炼后天的结果,人人都有此宝,只是不知道在此是如何去寻找和持握,实践中只需要识神抱元守一,心无杂念,则修炼可妥亦善。   


  心晓根基养华彩[1],服天顺地合藏精[2],九原之山何亭亭[3],中住真人[4]可使令。内养三神[5]可长生,七日之五[6]回相合。

              [1]心晓:心里晓明之意。根基:即根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人之根基即为脾肾。华彩:即人之精华神彩。[2]服天:服适天道之意。顺地:顺从地理之谓。合藏精:结合人身精气之藏蓄机理。[3]九原:指地之九野,泛指坤土。亭亭:亭亭玉立,指耸立之貌。[4]中住真人:居于其中的神气。[5]三神:即三丹田之阳神。[6]七日:七为火之成数,日为火之精光。之五:之有往、适之意;五为土之生数;之五即适合于土位之意。又一解:日为七政之主,五即五行,日月五行往来回旋有一定的时限规律,人身修炼还丹亦当有一定的法度。

              识神要知晓人体的基本存在形式,对于人体之中何为根本,何为基础要先明白。人的本性为根,命体为基础,其精华丰彩的提炼要顺应天地之间的规律(道)。因为道对人的有为积蓄是有阻挠和破坏作用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要内养真我,以主换宾,如此方能积蓄起精华来。人之昆仑乃九窍之极处,其貌亭亭,精华皆由其焕,如果尊重了大脑深层细胞所代表的元神系统,则人的元、圣、玉三清的培养可以成功而获长生。如此方可言及火数之内炼五行,也即五神相推相胜可以成功。   


  昆仑之上不迷误[1],蔽以紫宫丹城楼[2],侠以日月如连珠[3],万岁昭昭[4]非有期。

              [1]昆仑之上:喻人之头巅之处。不迷误:人身气足精满则头面清和,自无迷误之虑。[2]蔽:遮蔽。紫宫:紫气之宫,即头面中之神灵宫阙。丹城楼:丹霄之楼,即喉舌间之重楼丹阁。[3]侠:并侠之谓。日月:指人身之外日月二目精光。如连珠:首面五官连络如珠。[4]万岁昭昭:喻寿岁行久而无有期限。

              人要想在超常的能量积累和运动之中不迷惑,以至于使修炼不走入歧途,首先就要做好百日筑基的工作,即在脑部要疏通关窍,砌好渠道,因为能量(药物)在身体其他部位运动时是有警无险,而在脑部运动时却直接影响到人的存在。所以在洗髓剔骨的过程中要使精神如日月运行一般往返不断,自化骨格。人的头骨是后天封闭起来的,现在要使其重新通畅无阻,则还丹九转,如日月往复之作,昭昭默默,永无尽期矣。

              外本三阳神自来[1],内养三阴[2]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泉[3],还魂返魄[4]道自然。

              [1]外本三阳:人身之阴阳,三阳主乎外,而三阴主乎内。神自来:炼其主外之三阳,则神灵固护。[2]内养三阴:常养其主内之三阴,则源流不绝,长生不死。《参同契》所谓“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是其意。[3]魂欲上天:魂属木而喜上行。魄入泉:魄属金而好下降,此其常态。[4]还魂返魄:修炼之法则颠倒阴阳,使魂还于九泉,而魄返于三天,往来上下,出入东西,以炼成大药。张三丰《无根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也就是这个意思。

              世上万物,本以静制动,雌以静伏雄。所以人之修炼当先炼养体内三阴,养好三阴则三阳自附之,即成道形,长生之修行方可言及。天性在人,人心在机,所以肝魂与心液相合为上天,即称阳神,魄阴与元精相吻合为入泉皆因肾为水地,阴神生之尤如金入泉。此时阴阳二神的产生皆非人意所为,返魄还魂都是随着它们在体内的性质所决定而吻合到一起的,绝非有意,纯属自然。   


  璇玑悬珠环无端[1],玉牝金[2]龠常完坚,载天悬地周乾坤[3],象以四时赤如丹[4],前仰后卑各异关[5],送以还丹与玄泉[6],象龟引气[7]至灵根。

              [1]璇玑悬珠:用美玉珠子装饰起来的古代天文仪器,即浑天仪之类。环无端:浑天仪可以绕轴旋转,而无终端。[2]玉牝:喻锁。金:喻钥。所谓锁为牝而钥为牡。[3]载天悬地:自然界阴阳二气,阳气载于地而上升,阴气悬于天而下降。周乾坤:周而复始,循环无穷。[4]象以四时:谓人身真气运行如四季循环交递、日月迭行无端。赤如丹:谓金丹炼成,其色有如太阳之红赤。[5]前仰:前自下而上属阳。后卑:后自上而下属阴。各异关:阴阳升降、上下前后,有一定的关窍法则,不可有误。[6]玄泉:即炼成之金液还丹之源头肾藏。[7]象龟引气,如龟之吐纳,不施口鼻呼吸。

              中堂悬珠是以气化神的玄景之兆,其上联虚无之上田,下贯命蒂之东海,不见端倪,却能够由虚空中的信号来左右。玉金之像以喻人之长久,更是暗示人类性别的长久不变是完整和坚固,其像能将乾坤万相括于其内,故日:载天悬地。四时之节候即是炼丹入谱,其色如丹皆因焕发精神。前阳后阴引发过关通滞。还丹全由“玉金”完成,当大药运动之时,玄泉鼎沸,只须象龟一般深呼深吸以引真机达于灵根,这个灵根是由虚至实,由隐及显的主宰。   


  中有真人巾金巾[1],负甲持符开七门[2],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

              [1]中有真人:即中黄庭真人。巾金巾:谓戴金色的头巾。黄庭真人即脾土之神,位居肺金之下,肺金如脾土之冠。[2]负甲:脾土之神有肺金护卫,如披铠甲。符:指符节,指有凭信。开七门:指首五官之七窍。

              一旦神由气化成功,则圣婴育成在体内哺于玄宫,长于东海,主于中堂,号曰真人,即为元神,又曰金丹。其负甲有法力,执符有权柄,七窍开阖由君定,这个时候人只需闭关修心,以俟同步。此神不是人身这个大树的枝叶,而是性命的主根,此神即为虚空五行的中枢,众神都要绕其旋转。如果修炼者常存思于此则长生不虚。

              仙人道士非有异,积精所致为专年[1],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阴阳太和气[2],故能不死天相既。

              [1]为专年:专心修炼,可至长生延年。[2]太和气:一指自然界的日月精华冲和三气,亦指人身阴阳元真之气,[3]天相既:与天地同寿,亦即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则能与天地相始终。

              得道养生之法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要学会积蓄和转化精华物质的问题。常人都以食谷为常,以五味为喜,唯有真人才从虚空之中吸取太和阴阳气,所以能与天相竞,与命相既继。   


  试说五章各有方[1],心为国主五藏王,意中动静[2]气得行,道自持我神明光[3]。

              [1]各有方:五藏方位各有所在。[2]意中动静:指人之动静语默皆由心意所主,气随意行。胎息经所谓“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3]道自持我:立德行道均由吾所主。神明光:意为神明自来,光华发现。

              人之五行以应五藏,各有所主。然而心藏是最重要的,其位置就象一国之君。用意识去引导身体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可行的。所以人心静时其气机自能匀畅,皆因阴阳合得道助自然之故。将忘我之法立起,神明之权柄则在自身,因为静为躁君。

              昼日昭昭夜自守[1],渴自得饮饥得饱,经历六腑藏卯酉[2],转阳之阴藏初九[3],常能行之不知老。

              [1]昭昭:事理明辨之意,谓修炼合乎法度。夜自守:夜来亦须执守丹法而无差。[2]经历六腑:言六腑之经脉遍行周身上下,含“六合”之意。藏卯酉:谓阴阳二气随丹道行至卯酉宫时,当隐息沐浴片刻,所谓“卯不进火,酉不退符,谓之沐浴”。详见《内景经经历章第三十二》“经历六合隐卯酉”一说。[3]藏初九:卦象自下而上称初、二、三、四、五、上六爻,初九喻会阴深处;意谓阳气藏伏于丹田。会阴,人之最深幽之处。

              白天明白是靠悟来,夜里安全是从修来,昼夜自然流畅地去生活修炼,就不存在让人耽心的问题。渴了就喝水,饥饿了就吃饱,循于阳性的位置时就收藏沐浴于过渡时期,当阴性的物质刚刚萌发时,刚从人生最深幽之处激发,体现在功法上也就是兴奋时调气,疲劳时炼神。呼吸通会阴,得功常省己,久久这样把握则不知老为何事。   


  肝之为气修且长[1],罗列五藏生三光[2],上合三焦道饮浆[3],精候天地[4]长生道,我神魂魄在中央[5]。

              [1]修且长:肝属木,木得自然之精,其气行于周身,其性条达舒畅。《内景经肝气章第三十三》谓“肝气郁勃清且长”,也是此意。[2]生三光:肝开窍于二目,其气通于明堂诸宫,能生光明。[3]三焦:六腑之一,有名而无形,实指人身上、中、下三部。道饮浆:道指导引,饮浆指琼饮金浆;意谓肝气周行于三焦,导引琼饮金浆以达全身上下。[4]精候天地:精心候察天地造化之机。《阴符经》有“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之说。[5]在中央:阴阳元神藏养在中央丹田,方是炼结圣胎的枢机。

              肝之藏魂,其性阳长,木气条达,生化尽在木中。因为五行之质,唯有木性最活,于四时节气无一刻雷同。

              火气多变而无形,水气善变无心,金气艰强难化,土气善存溶中,故曰木气在天地之间修持且长变,静化且长青。所以木气能领五藏精华,其机理当然是魂的信息为心液所溶而生阳神,阳神主天眼采虚空。加上阴阳日月之光明所合称三光。

              三焦与心包相表里,所以肝气化阳神三焦是沟通虚实的一种必要过程。因为三焦为阳却实际是虚存,因此郁勃舒畅的肝气可以将阴阳两界的信息和物质协调地进行分布。天地的长生久视之道尤如树木之生机一样,外似静,内部却畅达,树有心(神),却从来不藏于树身(长寿之树木的神气大多存于树干之外)。

              所以人修长生久视之道不可不学木气再生之法善化己神,外其身则身存。元神一动,先天必行,其左携魂而成智慧,其右携魄而得能量,元神居于中央,统摄阴阳,此即是阴阳相胜之术的开端。   


  精液流泉去鼻香[1],立于玄膺含明堂[2],通我精华[3]调阴阳。

              [1]精液:精指精气,液指玉液。流泉:如泉流之渊源不竭。鼻香:指口鼻外入之浊气。[2]立:即建立之意。玄膺:位于舌根之下,肺管之上。含明堂:含藏于明堂之宫,明堂宫位于两眉之间入里一寸处。[3]精华:精气所生发之光华。

              人之精液,含两类。一类曰金液,一类曰玉液。前者是先天大周天的循环产物,是送出元神和转化虚空的必需,后者是先天与后天在修炼中合谐的产物,也是水火既济的结果。无论是金液还是玉液,她们都在鼻这个由阳入阴的交界处显现。

              玉液醇香,金液还乡(送药入窍)舌下之物对于丹法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它包含了明堂之中传递出的控制信号,所以称明堂为玄宫,也是元神的办公地点。由于元神对精液的如此控制,所以元神的修炼既可调心也可炼命,以上之言源于此。

              伏于玄门候天道[1],近在吾身还自守[2],清静无为神留止[3],精气上下关分理[4]。

              [1]玄门:即玄关,位于脐之后,肾之前之下丹田,为藏精之处,采药之所。《大成捷要关窍妙决》云:“此乃无中生有之处。炼精炼到满气足,自然产出真一之气,玄关自开。”候天道:谨候天道之转运。[2]还自守:还当执守自持。《参同契》所谓“近在吾心,不离已身”。[3]神留止:神不外驰。[4]关分理:分达于各个关窍。

              人之精液都是由肾藏输出,所以伏于命门之内。它的活动是按天道运转的,因此说北方为功,暗喻功能均来自于肾,但是精华毕竟可贵可守,尽管其为吾身之物却仍然要重道自守,不可滥为。清静无为是道家修炼之本,为的就是藏精保贵(神),至此精气的运行都来自于元神信息的运动,所以元神是整个性命的协调统帅。心清净,身清静,则元神足,统御能力倍增。

              七孔[1]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2]候阴阳,下于咽喉通神明,过华盖[3]下清且凉。

              [1]七孔:指心,因心有七孔四章。[2]天门:指巅顶泥丸、明堂、洞房诸宫。[3]华盖:此指肺,即《内景经肺部章第九》所谓“肺部之宫似华盖”。

              心通百事通,人老心难老。七窍之心通达神明时,不但是心理上不知老为何等事物,就是在命体上也得到元神的调整,而逐渐向更新换代(脱胎换骨)方向运动。其原因就是元神长久地于天门外内把握阴阳的造化之机。如此时刻的调整是多方面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反映可能都很大,但是其玉液流达咽喉和流布重楼的感觉是非常清楚的,过咽喉时明显地可以沟通虚实,达及神明。如果是能量较多,则十二重楼冰冰凉,醍醐灌顶玉壶浆。   


  入清虚无见吾形[1],期成还丹[2]可长生,还过华池[3]动肾精,望于明堂临[4]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5],通利天道藏灵根[6]。

              [1]入清:谓真气清灵。虚无:指元神虚静。见吾形:指身内妙景自现。[2]期成还丹:意为还丹之成有期可待。[3]还过华池:华池指下元水火之宅。《大成捷要关窍妙诀》谓“气海稍下一寸二分,名曰华池”。还过华池指神气还照华池。《复命篇》“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即是此意。[4]望:上行。临:下入。[5]命门:《老子章第一》“后有幽阙前命门”,指脐中,两肾之间亦谓命门。[6]天道:天地自然之道。灵根:见《老子章第一》,谓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为诸藏腑之根。又心为性之本,肾为命之根,故心肾也称之为灵根。

              还丹成于虚我之后,这说明还丹是要由性功导引的。即元神主事,否则还丹即成无根之功,终究要祸国殃民。只有在清静虚无中见到自己信息,这时所炼的还丹才有可能促成自己的长生久视,否则不能称之为太乙真丹。太乙者,先天一气也,即元神。水上火下是水火既济的表现,所以心肾交,则诞生津甜,此为肾精真动(常态),此处称水上。元神居于心,孕于明堂中,但是其信号却置于下丹田的宽广环境中,此即火下。故曰阳神属火,阳下阴上,此为颠倒之法的第一要点。真火在下,引来诸神作用于命门,打通先天脐门,天道溶于一身,人生命的灵源根性得以完整还原,通过玄窍完成于体外,这就是圣神。   


  阴阳列布如流星[1],肝气似环[2]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3],伏于天门候故道[4],清液醴泉[5]通六腑,随鼻[6]上下开二耳,窥视天地存童子[7],调和精华理发齿[8]。

              [1]列布:分列布散之意。如流星:阴阳二气往来于上下东西,流动如天空的流星。[2]肝气似环:东方肝木之气清凉而且长久,终而复始,环而无端。[3]三焦起:三焦为包含上、中、下三部的大腑,诸藏腑容纳其中,其气通达于肺。[4]天门:即玄门,玄关。故道:阴阳二气循行之道路,可认为周天之道路。[5]清液:即玉液。醴泉:即金浆。[6]随鼻:随鼻呼吸之上下。[7]童子:指心神。[8]理发齿:护理、生养头发和牙齿,即有乌发固齿之作用。

              阴阳的呈现就象天上的流星一样,是变化无方的。尽管不可能把握得非常实,却可以观察得很清楚和达到调整自我的角度。

              肝气循环如封闭的圆圈看不到端倪,因为其所藏之魂为阳性,所以难以辨起止。人之金气藏于肺,其所藏之魄为阴性,所以其信息必然遍布于三焦,聚炼肺气必然能够掘出灵泉,皆因金生水之故。

              所以阴神,阳神通过修炼都在腹部命门附近作用,于督脉之中引导,将玉液金液引来通调阳性的六腑。肾开窍于身,真气一动,身涌鼻抽,两耳鸠鸣,皆为金丹成功就之象。这时看到的元神才是真神,他存于虚空却可视在天地间,此为真象。

              元神一成,真药一动,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也就开始。从此可以明显观察到头发(肾之精华所现)和牙齿(肾所主)的变化逐步趋向年青。   


  颜色光泽老不白[1],下于喉咙何落落[2],诸神皆会相求索[3],下入绛宫紫华色[4],隐藏华盖通神庐[5],专守心神传相呼[6]。

              [1]老不白:意为岁至老年,颜面红润光泽,乌发不白。即《参同契》所谓“颜色悦泽好,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之意。[2]何落落:落指停留或聚居之地。[3]相求索:意指身心相互索求合一。[4]紫华色:指精气得神火烹炼,有成紫华之景色。《参同契》有“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5]神庐:身为气之庐,心为神之舍,身心为神气之庐舍。[6]传相呼:指呼吸出入、上下相传,入于丹田。

              丹之色泽老灰不白,从喉咙之处走动时落落如物坠,这时身中的神明定会趋向该丹,似相求索。皆因其能量激发之原理。落到绛宫自然又变成了紫华色,此丹尽管在华盖之下却通达昆仑之神庐,只要你心性统一,用其能量就不是一件难事情。

              观我诸神[1]辟除邪,脾神还归依大家[2],藏养灵根不复枯,至于胃管通虚无[3],闭塞命门似玉都[4],寿传万岁将有馀。

              [1]观我诸神:观指返观内视,诸神指上、中、下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2]大家:喻黄庭。黄庭属土居中,万物赖此以生,诸神赖此以养,故视为大家。[3]通虚无:胃主受纳水谷,此处虚无指恬静之谷神。[4]命门:此处命门非指脐中,而指两肾之间、藏精之所。似玉都:精关固密如不坏之都城。《参同契》谓“闭塞其兑,筑固灵根”是其意。

              至此体内诸神得丹气所助,辟魔除邪,端念正意,使后天意识(脾神)得以归统一之神府,长期以往能够保持心、性、行三者高度合谐统一。如此下去,先天灵根就得以在虚空藏养而不再受到识神的牵制。三清(元、圣、玉三神)长久,命体滋润不复枯,至此则食物与否已经非常自然和无所谓,因为人体可以直接从虚空中采撷到能量和物质进行转化。这就是辟谷的真境界。至此则关起命门,慎用其功,拟居身(深)宫(玉身为玉都),则活万岁寿无疆。   


  脾中之神游中宫[1],朝会五神和三光[2],上合天气[3]及明堂,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4],通利血脉汗为浆[5],二神相得下玉英[6],上禀元气年益长。

              [1]脾中之神:脾为戊己之藏,故也称之为戊己之神。中宫:即黄庭之宫。[2]朝会五神:五神即五行之神、五藏之神。脾土为精气之源,五藏之神皆朝会于此。《性命圭旨五气朝元说》“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魄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已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则息。”三光:指吾身日月星,即二目及天目发出的光明。[3]上合天气:脾为坤土,其气上合于天。[4]土为王:土为万物之母,五行以土为君。[5]汗为浆:脾主肌肉,气液润养皮肤而为汗。[6]二神:指魂魄。《参同契》所谓“阳神日魂,阴神月魄。”玉英:指玉英之液,即玉液。

              脾藏意,是后天意识的源头。人如果注意于返观内照,则脾神常驻于中宫,脾神会五神是攒簇五行。和运三目之光实际是沟通阴阳,中介玄真,将无形引导至有质,此用是和合四象。人体之滋养,需由元神协调整体,中黄直透以迎得天之元气补体内之阳腑,则五行畅达。

              此时脾土在修炼之中是君位,它的举止直接关系到人体新生命的产生和元性的还原虚空。此时不但是血脉通畅气血均旺,就是汗水也如琼浆之可贵。因为脾土真意的一参予,使得四象归一,真机透发,体能大变,异于常人。

              阴阳二神由于脾神真意的参与而使玉液还丹连贯,金液大药得知玄窍,于是人体可上承天元真乙而延年益长。   


  循护七窍去不祥[1],日月[2]列布张阴阳,伏于太阴成其形[3],五藏之主肾为精[4],出入二气入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5],强我精骨血脉成[6]。

              [1]循护七窍:人身之元气又名真气、正气,循行于内,则荣养藏腑诸体,周游于外,则卫护七窍百骸;去不祥:秽浊戾气自然避去。《内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日月:指人身内之日月阴阳二气。《内景经若得章第十九》有“日月飞行六合间”也指此意。[3]太阴: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皆为元气滋生之所。成其形,谓人之形质皆凭肺之清气、脾之谷气充养而成。[4]肾为精:肾为水藏,水为天一之源,五藏皆赖以为养。《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命门(肾)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5]呼吸:此指气之升降,气升为呼,气降为吸。一升一降,合为一息。虚无:此处是指神识无视无听,守持以静之意。见吾形:炼气养神,则丹胎有形可见。[6]血脉成:指血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而神人仙子可成。

              循护七窍可谓闭关之期,是真虚训炼阶段的工作。人之七窍是受纳百邪的关口。修炼至此,则须使七窍归空,唯有使身形处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这都是还丹之后的事情。七窍此时如不谨护,难免使弱小的先天之神受到后天七窍的影响而受损伤。所谓循护,正是先天和后天形成的相对封闭式环境造成的保护,这就是“闭关”过程。如此,则不祥之气可去,阴阳之循环由天道所成。人体之中的几对阴阳之气在鼎内依太阴之气而聚成神形,此时的内藏由体外信息系统控制肾藏,肾藏这时就成了五藏之主了(此之前是心藏为主)。天地阴阳二气自由交汇于人体的黄庭之中,呼吸恍惚之间可见到自己在其中了,一个强大新生的命体在脱胎换骨中通过精骨血脉的不断与虚空信息交换和循环中得到完成。   


  恍惚不见[1]过清灵,坐于庐下观小童[2],旦夕存在神光明[3],出于无门入无户[4],恬淡无欲养华根[5],服食玄气[6]可遂生。

              [1]恍惚:似有似无,未分明、不清晰之意。在丹法中指阳气初动之象。不见:无所见闻。[2]庐下:指神之庐舍,心主降宫。小童:喻心神。[3]神光明:心不外驰,神光内著,明透于外,吕洞宾所谓“光透帘帏”之意。[4]出于无门入无户:即真气不出,凡气不入之意。[5]华根:指精华之根源,也即灵根。[6]服食玄气:采取炼养之意。孟子谓之“食志食功”。《参同契》有“服食三载,轻举远游”也是此意。

              恍惚之中进入清灵之境,仿佛于舍下庐中观察自己的先天结晶。此精华就是自己先天元神通过能量的聚集又回到了虚空。初生之命体如小童,无论你是否注意到他,他都是存在和光照人之性命的,人处在一种自然而然的功态中。

              元神在形体内外运动已经无门无户,出入无间,因为他是由真空中黄进出的。所以人只会知道其作用而不会知其然。人心此时以无欲对待其变化,则精华元根得以茂盛长养。人靠此根获得玄中之气的滋养使生化之机不枯。

              还返七门饮太渊[1],通我喉咙过清灵[2],问于仙道与奇功,服食灵芝与[3]玉英。

              [1]还返:真气在体内运行,自上而下谓之还,自下而上谓之返。七门:指七窍为进出之门户。太渊:系手太阴肺经之原,为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气液贮藏之原所。[2]过清灵:指神灵脑户,也即清虚入定之体。[3]灵芝:喻真气。

              恍惚之中,人的七窍开阖也是自动的,由自然状态之下饮虚无太渊之精华。由自己的喉咙通过去而通达奇功。若涉问仙道真机,此时的感觉就象服食了灵芝与琼浆玉液一般。其中意思至简至易,修心修德达到要求却很难,话虽至此,请读者不要乱会其意而妄言其真。   


  头戴白素足丹田[1],沐浴华池[2]灌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3],五味皆去善气[4]还,大道荡荡[5]心勿烦,披发[6]行之可长存,吾言毕矣勿妄传。

              [1]白素:肺属金,其色白。白素指肺金之宫。丹田:下丹田为肾水所主,此指肾水之宫。[2]沐浴华池:华池即气海下一寸二分之下丹田,为藏精之所,见《入清章第十八》“还过华池动肾精”;此指沐浴在华池神水之中。[3]三府:即上、中、下三部。命门:此指脐中。[4]五味:指膻腥秽浊之物。善气:喻神气。《内景经百谷章第三十》“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也指此意。[5]荡荡:宽畅广阔之貌。[7]披发:无拘无束,恬淡无为之意。

              乾位以金相显之则是运行先天八卦之相,立足于丹田显然是为执中不变。心窍在华池之中伸展运动,以此还养自身的灵根。

              灵为体外生命系统,根为命精体肾。上中下三个丹田能够相互呼应相互补益之时,则命门开合,真精主命,人体由先天主事,则困扰人心的五味,皆远走而善气环体,实际上是民以自化的善气。此时大道坦荡,尽管凡念之源由日常所生,此时之心也无须去担忧和控制了。因为一切都在虚无中有定数和定因,而体外的系统元神是可以借助于人修为的功德改变这一切的。所以在日常中越是恬淡无为,顺其自然,无拘无束地去生活和修炼,越容易使人达到长生久视。   

            


倒计时:

当前段落: 1 / 1
温馨提示:使用Edge浏览器实现网站全部功能


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205号 | 滇ICP备2022005618号-1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侵权联系即删 | 联系方式:282168410@qq.com